在幼儿园,宝宝没有说出的需要

时间:2022-09-17 11:16:44

在幼儿园,宝宝没有说出的需要

怎么得知宝宝在幼儿园的“异状”?怎么让宝宝在幼儿园时,懂得提出自己的需要?

语言是孩子表达自己愿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然而,有一些宝宝、尤其是那些入园不久的宝宝,经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却不敢或不知道如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需求,以至因为这些麻烦,降低了他们在幼儿园的快乐指数,也延长了宝宝对幼儿园的适应期――

场景1“裤子湿了”

“来,让妈妈看看,裤子湿了吗?”每天到幼儿园接东东,妈妈最关心的就是他今天是否又尿裤子了。其实,东东带有干净的备用衣服,可他每次尿了裤子,从不主动跟老师说,如果老师没发现、没及时帮他换上,他就这样一直穿着。

和东东相似,潭潭即使憋着也不在幼儿园大便,常常是在回家的路上“告急”,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往家赶……

探寻宝宝

一半以上新人园的宝宝有过尿裤子的经历,等他们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和厕所的结构,情况就大有改观。不过,也有少数宝宝将这个毛病延续下来。细心问问孩子,会得到两种答案:

1.宝宝在家里由大人提醒上厕所;而在幼儿园,老师通常在户外活动前或午睡前督促一下,其他时间孩子想方便,要自己报告。对此,有的宝宝还不习惯,有尿憋着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老师说,或者玩得太投入了、忘了说。

2.在幼儿园,宝宝有说儿歌、讲故事的上课时间,这时如果有孩子上厕所,就会有一些小朋友凑热闹跟着去,影响上课。这个时候被老师批评,就有可能吓住像东东和潭潭这样的宝宝,使他们在真正有大小便的时候也把上厕所与受批评画等号,不敢和老师说。

解决之道

给宝宝做示范宝宝的口语能力与爸爸妈妈的语言水平直接挂钩,多给宝宝规范的引导、传授本领、创造机会,有助于孩子养成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形成习惯。父母最初可以用语言向宝宝传达他的需要:“宝宝想抱抱、想出去了。”等你真的抱起他来,则告诉他:“妈妈抱着宝宝出来了、在花园里了。”如此,让孩子慢慢地明白,自己的需要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同时,诱导宝宝尽量把一句话说完整,还要简练、准确,让人听懂,就像“老师,我想尿尿、我要大便。”

老师就像妈妈 宝宝怕老师,多半是觉得老师陌生、严厉、和自己不亲近。父母不妨告诉他:“幼儿园是宝宝的另一个家,在那个家里,老师就像妈妈。她们爱你、照顾你,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给你们讲故事。宝宝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想办法满足宝宝要求的。”

为了消除宝宝对老师的顾虑,父母在家和宝宝多玩玩“老师和小朋友”的游戏,爸爸妈妈当“老师”,让宝宝向“老师”说出自己的需要,锻炼宝宝的表达能力。

避免“狼来了” 给宝宝讲讲“狼来了”的故事,让他明白:上厕所不能闹着玩儿,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去。否则,老师搞不清楚宝宝是不是真的想去厕所,当然会拒绝了。还有,老师喜欢守纪律的宝宝――如果赶上上课时间,就先举手,老师会同意的。

提示

父母应多和老师沟通,请老师多关注孩子这方面的要求。当孩子提出“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时,温和对待,消除孩子对上厕所的恐惧。

场景2“妈妈,这儿疼”

果果指着自己的嘴,一边舔一边说:“妈妈,疼……”妈妈一看,嘴角裂了、嘴唇也起了皮,干干的、红红的。

探寻宝宝

很多幼儿园都给孩子们规定了集体喝水的时间,比如上午户外活动之前和午睡之后。如果宝宝一次喝不下太多水或者这时孩子恰好不渴,两次的饮水量就很有限;对有些宝宝来说,这两次水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他们可能需要喝三四次甚至更多。然而,宝宝可能会误以为错过了这两个时间,就不能喝水了,因此不知道口渴了可以跟老师说,也不敢自己到饮水机去接水喝。

还有的宝宝,在午睡前想喝水,生活老师因为怕孩子尿床不让喝,导致周围的小朋友机械地把喝水与尿床、尿裤子联系起来,即便想喝,也不敢说。

解决之道

每天和老师说句话培养宝宝大胆地和老师沟通,可以尝试让孩子每天到幼儿园后和老师说一句话,比如说自己昨天晚上在家做了什么事情、今天早上谁第一个起床、星期天去哪儿玩了;也可以让孩子每天和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等等,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之渐渐地敢于和老师大胆交流、随时说出自己的需求。

用身体“说话” 宝宝年龄小,有时用言语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父母不妨教他们借助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指指自己的嘴、示意嘴疼、嘴干;如果是肚子疼、腿不舒服,也可以用身体的这些部位来暗示,使老师明白。

借助事实 妈妈和宝宝做个小实验,请他如厕时观察自己小便的颜色,如果是黄色的,让他多喝水,然后再次观察小便的颜色,孩子会惊奇地发现颜色变浅了,趁机使宝宝明白:小便黄了一定要多喝水,如此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生病。

妈妈每天的提醒是必须的:宝宝在幼儿园也要这样,发现小便颜色深,就要主动说:“老师,我的尿黄,要喝水。”并告诉孩子:你这样做,老师是不会拒绝的。让孩子放心地说。

提示

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助于表达,让孩子发自内心地信任老师,他们才能有话敢说。同时,父母尽量传授给孩子一些说明白自己要求的方法,避免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

场景3宝宝吐了

幼儿园中午吃饺子,这是磊磊爱吃的,老师多给他盛了两个。不料,等小朋友差不多都吃完了,他碗里还剩了一大半。“磊磊,快点吃。”老师催促着。他又吃了一口,嚼了好一会儿才咽下去。老师过来喂他,刚吃了一个,磊磊就“哇”地吐了。老师摸了摸他的头,这才发现,磊磊的额头好烫……

探寻宝宝

有不少孩子到了上幼儿园还不会说“我觉得恶心、想吐”,或者“我脑袋疼”、“我冷”……遇到身体不适,在家多表现为哭闹、拒绝吃饭;可在幼儿园,他们却不敢发脾气、也不敢不吃饭,在宝宝的意识里,这都是“不乖”的表现,会被老师批评的。所以,在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或者被老师发现之前,他们都强忍着不说。

解决之道

玩玩看病游戏3岁左右是宝宝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这时,父母不妨通过和宝宝做角色游戏,引导他说出角色的困境,寻求帮助。比如,宝宝扮医生、妈妈当病人。“病人”来到“医生”的“诊所”,医生问:“你哪儿不舒服呀?”妈妈说出:“我嗓子疼、身上冷、不想吃饭或吃不下饭……”然后互换角色,启发宝宝学着妈妈的样子,描述出自己不舒服的状态,可以借助手势和表情。游戏结束后,妈妈还应对宝宝强调:如果在幼儿园,宝宝觉得哪儿不舒服了,也要及时告诉老师,这样即使你吃不下饭或睡不着觉,你在老师眼里仍是乖宝宝。从而解除孩子的顾虑。

每天和老师聊聊 宝宝有要求不和老师讲,另一个原因是觉得老师陌生。因此,父母在接送宝宝时,热情地和老师说说话,聊一聊宝宝的情况。当宝宝看到父母和老师这么亲近、熟悉,自然也会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慢慢地亲近老师,愿意向老师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了。

提示

在玩中学,是孩子学习的特点。因此,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向老师表达需要,往往能事半功倍。

上一篇:专家热线――新妈妈篇 下一篇:婀娜宝典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