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职化工机器与维修课实践教学助学生成才

时间:2022-09-17 11:04:34

强化中职化工机器与维修课实践教学助学生成才

摘 要:在中职化工机器与维修课程中开展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工机械维修知识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使学生由课堂理论走向亲身实践,积累操作技术,夯实理论基础,大大激发学生对化工机械维修课的兴趣。同时,学生又会把实践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理论课堂学习中去,课本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实际操作相辅相成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灵活多变,突破思维定式,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掌握化工机器与维修的方法与技巧,培养中职生的化工机器与维修的分析能力、动手维修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化工机器与维修;应用型人才

在传统的化工机器与维修课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只需要利用黑板、粉笔就能够进行教学,看似十分便捷。但是,倘若教学材料中内容多,机械构成关系复杂,就需要实践才可能完全系统地掌握课文中的章节片段。而正是由于传统教学手法过于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对教学效率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同时,学生在进行听解时,通常也会感觉枯燥无味,不知所云,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化工机器与维修课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一、当前化工机器与维修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阶段中职学院所使用的化工机器与维修课的教材中,存在着有的内容杂乱无章,理论故弄玄虚的弊端。同时,近些年来,录取的中职学生,有的综合素质明显偏低。一旦教材的内容无法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呼应,便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吃力,难以掌握知识内容。而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化工机械所存在的特殊性,导致学生无法自由观察与操作化工机器,进而不能具体观测到调整之后的性能参数所引发的效果,造成知识面的盲区,学生无法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感知区域。

二、增加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过去几年,尽管会有中职学校所安排的实习工厂将使用过后的报废机器给学生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机器拆装与维修的需要,但毫无疑问,这种“小打小闹”只可以让学生对化工机器的结构与其机器的零部件形成一种粗浅的认识,而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维修知识的掌握,还依然达不到要求。并且,尽管中职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的教学活动,但是许多实习厂方出于各种各样的权衡考虑,难以真正给学生提供实际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如此一来,学生学校就读学习期间,化工机器与维修方面的课程有很大可能流于理论的表面化,导致未来一旦进入现实的工作岗位,便无所适从。

对此,学校的教研组可以对现今闲置的化工机器进行修复再利用,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从而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教学。让相关专业的教师在此基础上,重新对化工机器与维修方面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编写,完成一套相对应的实习教材,让教材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可以结合实践与教材,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让学生可以熟知机器中各个部件的组织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合理地对机器进行拆装处理;同时,可以对运转中的机器运转时的各项属性参数进行记录,并加以分析,使得一旦今后发生机器故障时,能第一时间准确地找出原因,解决故障。只有通过这样反复的实践,熟知教材中的理论,才可以提高学生化工机器维修的基本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逐渐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具备清晰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今后可以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三、落实“五步教学法”,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1)观察机器的组织结构。只有理解机器的组织结构,才能知其所以然。化工机器的组织结构,通常都会表现得比较错综复杂。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能够让学生形成视觉知识的记忆,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假如不在此进行适当的教学指导,就会让学生处于一种眼花缭乱的混乱状态。故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例如,在讲述离心泵时,让学生可以从表面到内部逐步观察,从浅到深,由易到难,不至于给学生一种知识的压迫感。让学生不但明白离心泵的组成,而且了解离心泵各个部件的形态作用,使得在学生的知识记忆中存在一个全面形象。

(2)讲述机器各个部件的作用。在学生掌握了机器结构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地对机器中的各个部件的作用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压缩机时,教师可以通过动力的联系与延续性,从压缩机导轮开始讲起,进而对曲杆或是活塞、气缸、阀门等进行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明白各个部件的相互作用,了解部件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机器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讲述机器的运转原理。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机器的结构及各个部件的作用后,教师应当让学生清楚机器的运转原理。教师可以采取留白教学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己归纳,说出工作原理。在此同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让一位学生按照自我意识自由归纳,进行相关提示后,再由另一位学生进行补充,以此类推。如此,便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4)重视“读”出来的力量。从理论出发,教师应当让学生彻底明白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是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逐句阅读,以此增加自身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旁指导,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对机器进行实际操作。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学生具备了操作技能,要真正地对机器准确把握,就要增加实际操作的训练次数。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亲自示范操作,并且在示范的过程中,随时指出操作重点及注意事项,接着再由学生操作,反复练习。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教学效果。

结束语:在中职化工机器与维修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工机械维修知识,激发其对化工机械维修课程的兴趣,加深印象与了解,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累积丰富的经验,进而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端阳.职业院校化工机械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职业,

2010(20).

(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上海市市体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 下一篇:对于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