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17 10:58:55

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探究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与教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教育实力的两个关键方面。信息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科技成果,以其不断凸显的教学优势正被逐渐应用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在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推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行业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也必将不断拓展。而本文以“微信教学”、“网络视频教学”、“数字录播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对新时期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应用技巧和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二、利用微信平台搭建“在线交流”课堂,强化专业教学的“虚拟交流”性

微信,是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即时沟通工具,具有虚拟化、无缝化、便捷化的特性,利用该优势,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构建在线交流课堂,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强化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例如,本校14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有4个班,每班学生50人,在对他们进行《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授课时,采用大班授课,即:4个班学生在一个梯形大教室中,由老师统一授课,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课堂学生人数众多,“交头接耳”、“低头玩手机”现象十分普遍,且很难杜绝,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2015年3月份,本校计算机教研组探索了一种“微信平台在线互动交流”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构建了“网络通信技术微信帐号”,要求全体学生加入该帐号,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全程应用手机,教师则通过微信平台,在授课过程中定时教学问题,学生则通过平台定时反馈答案,以此作为签到和考核的方法,课后,教师依据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的签到、答案发送情况,给出学生相应的考核成绩。上述教学中,教师应用微信,构建起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在线点名、考核平台,学生手上的手机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工具,而快节奏、无缝化的课堂虚拟点名、问题作答教学流程,使的学生再也无暇专注手机游戏、交头接耳,一个“看似虚拟,实则真实”的信息化课堂被打造出来。

三、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数字视频”课堂,强化专业教学的“翻转监督性”

网络为师生创建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也使得基于网络的在线数字视频课堂教学变得具有可行性。目前,基于网络数字视频技术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Moodle教学平台等,能够方便地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讨论、作业提交、在线测验等教学功能,而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通过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视频连接平台、网络视频交互平台的方式,打造在线视听课堂。例如,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各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成熟的互联网视频分享平台,如,优酷、土豆、QQ空间等,上传课堂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的数字视频,视频的时长以5-10分钟为佳,在每堂课开始前,要求学生登录教师个人的视频网站,事先观看授课内容,并写下问题评论,而教师则通过学生的评论,及时收集学生关于教学内容的疑惑,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上述教学模式实际上有着浓厚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影子,所不同的是,利用国内的一些视频上传分享平台的信息统计功能,如QQ空间的好友访问量观看,教师可实现对学生是否登录教学空间平台、是否观看教学视频的监督和控制,加之学生的在线留言,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关于教学内容初步掌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实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监督”教学效应。

四、利用数信技术搭建“数字录播”课堂,强化专业教学的“视听体验性”

数信技术是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一种新兴技术,该技术能够将传统的单一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构建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全新技术体系。而数字录播技术,便是数信技术的典型代表。数字录播技术源于录像技术和录音技术,在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录播技术可实现录像和录音系统的完美结合。而录播技术应用于现代教学的最大特性便是能够将教学过程真实记录下来,从而方便教学结束后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不足之处的查验,也为学生的课内、课后讨论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借用数字录播系统,结合教学内容,将语言、动作、板书、教学演示发送到系统平台上,生成专业化的教学资源体系,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交流。此外,通过数字录播技术的控制,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够实现课堂现场视听效应整合,让学生体验到直观、真实的现场视听感,而数字录播系统中的视频快进、慢放、回放功能,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次重复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重复观看、反复思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深奥、难懂的计算机课程专业知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

五、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多元的信息技术、丰富的信息平台,必然能够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擅于结合信息技术,摸索出更多、更好的课程教学实施策略,从而让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更具信息感。

作者:周志华 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生态补偿理论探索 下一篇:生态学原理的生态校园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