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高声乐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要求

时间:2022-09-17 09:57:17

谈职高声乐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要求

[摘要] 为了适应社会幼师人才培养的需求,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职高声乐教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分析了基于幼儿教育的职高声乐教学的特点,提出了职高声乐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和建议。在新形势下的职高教育,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主动出击,勇于探索,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等诸多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以期寻找到最佳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职高 声乐教学 幼师

一、引言

职高幼师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弹、跳、唱、画、说、写、玩等七项基本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目前,众多职高幼师学校肩负着为幼儿园输送具有中等专业艺术基础的优秀教师的重任,虽然职高毕业还不能达到专业化幼儿教师的水平,但职高教学应为学生成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打好基础。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职高学校声乐课程教学应能突出培养幼儿教师教育能力,这可以使职高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

二、基于幼儿教育的职高声乐教学的特点

幼师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及培养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声乐教学既有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同的方面,又有它自身很独特的方面。职高声乐教学与高校声乐教学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职高幼师声乐教学是努力做到以“学生怎样学”为中心,尽量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描述适合幼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以便于学生理解。职高幼师声乐教学具有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两大特点。

1.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受招生制度所限,职高学生她们的声音条件差,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音乐教育,艺术素质低,条件好的学生,寥寥无几。它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她们的学习环境、文化生活环境的不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幼师学生无论从年龄、来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文化修养都与其它普通大中专音乐生差的很多,因此,其基本教学模式有声乐集体课、声乐小组课。其中声乐集体课,一周一次,一次课时45分钟。声乐小组课的课时也同样。一堂课除了进行发声基础训练占去大半时间,演唱作品也就大家齐唱了。因此,对原来基础差的教学对象来说,提高水平,得到良好效果是困难的事。

2.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职高声乐教学模式与高师的声乐教学模式不同,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幼师的声乐教学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数、年龄,学校的设施等因素都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三、基于幼儿教育的职高声乐教学的设想

1.声乐教学教材的选择

职高的声乐教学,既要注重技能教学,又要注重声乐理论知识和学生音乐修养的培养,其目的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的呼吸、发声技能,获得全面良好的声乐艺术发展。根据幼师实际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选择,幼师生基础差、起点低、音域窄、发声散、气息短等特点,在一年级的学习上,选择重点可立足于旋律平稳,节奏简单,句逗多的作品,避免跳跃和急于求成。在教材的编写中可加入大量的幼儿歌曲。在声乐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和感染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完整地了解作品内容及故事情节来获取知识,也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如何运用声音+音色+气息、力度、节奏、速度来表现一首歌曲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自己也能积极主动地用“情”来演唱歌曲。后两年,根据专业的不同,可探索性地加一些二部、二部合唱歌曲及一些幼儿歌曲。除了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之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加设声乐理论大课,以解决学生的声乐理论问题并拓宽学生在声乐教育理论上的知识面,如发声的原理、发声技巧、歌唱生理和嗓音的保护、幼儿唱歌教学理论和童声训练或童声合唱训练基础理论等,并尝试讲述“儿童歌唱生理与心理”,这样才能使每位同学大致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以适应幼儿音乐教学的需要。

2.创新教学设计

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以及讲授法等,主要侧重声乐技能的训练,作为新型的声乐教师,应该向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先进的教学法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改善教学方法,将声乐与舞蹈、美术、戏剧、文学、影视等进行有机结合,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很有帮助。

(1)重视音乐与舞蹈的作用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肉血”,音乐的节奏又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生命,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可视、可听的艺术作品。如学习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笔者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分组表演清晨采摘蘑菇的景象,改变以往欣赏课中单一欣赏音乐的模式,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直接、更深刻。又如学习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笔着首先让学生做儿童歌曲的舞蹈创编,改变以往直接教唱,学生对作品音乐生疏,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歌曲。

(2)重视媒体的作用

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而正是媒体为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架设了桥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戏剧、电影、电视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音像资料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对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供了有利条件。

3.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以提高歌唱技能为目的,先从简单的歌曲开始训练逐步提高到有一定难度的歌曲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的目的。这种教学虽也能逐渐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但对学生整体素养地提高见效甚微而且脱离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点,所以并不可取。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声乐小组课教学的需要,建议把声乐教学分成了美声唱法部分、民族唱法部分、通俗唱法部分、幼儿歌曲表演唱部分、合唱等五大部分。针对幼儿园教师的特点添加一个幼儿歌曲表演唱部分教学是很必要的,很多学生在学了各种唱法后,幼儿歌曲不会唱了,要么白声要么虚声,而歌曲不知道该怎么表演,所以幼师学生还是很有必要学习一下幼儿歌曲的演唱和表演。这个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歌曲的技巧,还要学生掌握幼儿歌曲的表演。

根据幼师的专业特点把声乐课和音乐欣赏、幼儿舞蹈及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等几门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合力。在每一部分教学中都安排了1~2课时的音乐欣赏课,用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如在合唱部分教学中通过让她们观赏上海少女合唱团的演唱,让学生通过听、看、议对合唱的和声效果、整体表演有一直观地感知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合唱的内在愿望。

职高声乐部分教学的开展和改革,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在教学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了对美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因为声乐教学结合了幼师的专业特点使得学生能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金美淑.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表现力的若干方法[[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6).

上一篇:刍议体育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 下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瑜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