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9-17 09:49:59

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突出会计专业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的距离。因此,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我是一名从事会计教学二十余年的教师,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一探讨,以期对以后的会计专业实习乃至专业教学有所帮助。

一、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际训练改革教学内容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际训练改革教学内容就是废弃原有的教学计划,变革教学课程设置,努力精简专业理论知识,重点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除文化基础课程和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外,其他全部精简,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改为以岗位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在课程安排上,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岗位实务实训课及综合岗位实训课四大部分。新的课程设置是专业基础课与技能训练教学并进,力求达到必要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同步发展的目的。专业岗位实务实训课方面更是突出岗位特点,实行项目教学,务求达到熟悉岗位特点,了解岗位业务,胜任岗位工作的目的。这一环节要设计出实践性强、难易适度的项目(或教学单元),在教学中,教师加以适时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任务。在学习中,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失败的教训,学会各种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方法,完成经验与能力的积累。再通过综合岗位实训,模仿实践工作中的情境,经不同岗位的组合,承担不同的角色,巩固和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

二、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有效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验,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看,会计模拟实验普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虽然手工操作有助于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但它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日益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因此,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我的建议是把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完整的一套账同时用财务软件操作一遍,让学生体验一次,验证一次。

三、进行校外现场实习教学,使教学环境更接近于实际工作环境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

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

事前的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求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讨论,在讨论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的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有利于学生适应单位岗位的需要,并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实践证明,从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操训练改革教学内容;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有效教学;进行校外现场实习教学,使教学环境更接近于实际工作环境。三方面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懂业务、精技能的中职会计。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记叙文如何“变”议论文 下一篇:高中生物课堂巧用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