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揽风云送神七

时间:2022-09-17 07:59:52

气象在航天发射中起着“一票否决”的作用。风速、气温、雷电、降水等因素均关乎发射的成败。

世界航天领域曾多次出现因风力超标和雷电等因素引发的重大事故。1967年,美国肯尼迪发射场三枚火箭意外地被雷电“点火”,发生爆炸。

“天有不测风云,目前气象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可能100%报准天气,但是我们要付出100%的努力,确保飞船发射100%的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气象预报员们在一次次神舟飞船发射~任务中经历了极为严峻的考验。

金秋本应是戈壁滩最美丽的季节,但由于夏秋季节转换,小股冷空气活动频繁,随之形成的大风和降水会直接影响发射任务。有时候,发射塔架下风平浪静,高空却是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因此,做好气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8月28日下午,神七飞船按计划转往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要求地面风速不能超过10米/秒。转运前一天的指挥部会议上,气象室主任刘汉涛汇报:“根据天气会商结果,明天会有大风,但中午有一段空隙时间风速将变小。”

第二天上午,发射场果然狂风骤起,垂柳在风中狂舞。

飞船是否转运?不转,会直接影响发射进程;转运,又怕途中遭遇大风。为此,发射场紧急召开了各系统负责人“碰头会”。

“这么大的风,飞船绝对不能转运。”有的负责人态度坚决,有的干脆一言不发。试验队有人甚至测出瞬时风速达到了20米/秒。

“看看气象再说,今天到底有没有转运窗口?”

气象会议室内,一群预报员正忙着分析卫星云图,紧急会商,几乎每隔两分钟就会接到一个来自发射场的催问电话。

中午11时30分,刘汉涛收到了预报员李存梅发来的一条“风速变化曲线图”彩信,心中一下有了底,马上汇报:“12点左右风速将明显减小,建议实施转运。”

“赶快转!”0号指挥员郭忠来积极支持。

发射场系统张道昶顿时信心倍增,大胆决策:“转!”

12时20分,风速果然降至6-8米/秒。飞船乘坐元宝车,驶出了测试厂房。

15分钟后,飞船刚刚转进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一股冷风险些将场坪上的火箭老总吹倒,瞬时风速超过了16米/秒,大风一直持续到傍晚。如果迟一步转运,后果将不堪设想。犹如“虎口拔牙”,从大风中抢抓了―个转运窗口,气象预报员们兴奋不已。

船箭塔组合体原计划9月21日转运。可9月中旬,戈壁滩天气异常,持续12天的高温,这在历史同期是从未有过的。刘汉涛和14名预报员认真分析气象趋势变化,提前五天就预报:“21日将有大风和降水,不宜转运。”

9月16日,发射场总指挥崔吉俊召集各系统老总,听取刘汉涛对天气的分析,商量转运时间。

气象问题引起了总装首长的高度重视。当晚8点,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总装司令部参谋长牛红光一行突然来到气象室,要听天气汇报。

刘汉涛分析了一番大气环流形势,然后说:“根据各种数值预报资料,持续高温会造成天气变化剧烈,预计20日晚将有冷空气影响发射场,21日有大风和降水。”

总参气象专家王业桂的预报与发射场意见一致,并补充汇报了海上远望测量船所在海域的天气情况。

根据气象预报结论,任务指挥部最后决策转运提前。20日下午,船箭塔组合体安全运抵发射架。21日,大风和降雨果然如期而至。

为了给神七发射选择一个“金窗口”,中心气象人员早就进行了发射月气候资料统计分析,载人航天发射场9、10月份地面风、浅层风、高空风特征分析、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天气系统误差检验等六项课题研究,精心编写气象保障方案预案,对气象观测设备进行改造。7月,刘汉涛主任带领两名同志分赴酒泉、张掖、兰州、宁夏等地方气象台(站)进行沟通协调,确保任务期间场区周边及上游地区气象资料共享。

为了切准戈壁滩9、10月天气变化的脉搏,气象人员认真查阅发射场27年来的上万张历史天气图,每天进行历史天气图的综合预报演练和现实天气的跟踪预报考核,大家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

自7月10日飞船进场,气象保障随之展开,他们每天要提供0-72小时中短期天气预报,每天早上一次订证预报。

9月25日,发射场浓云密布,最低气温降至9℃,气象人员又面临一场严峻考验。早上6点,所有预报员全部进人岗位,密切监视天气,不停接收附近地方气象台的天气实况,气象会商得出的结论为:发射窗口有4-7成中高层云,东风4-6米/秒,地面浅层风6-8米/秒,气温13-15℃,可满足发射条件。据此,任务总指挥部作出决策:按计划实施发射!

任务期间,刘汉涛每天吃住在办公室,困了就在窄窄的行军床上躺一会儿;已退休三年的老主任高社院主动请战,天天和预报员战斗在一起;预报员马振富的妻子身体有病需动手术,可家中无人照顾,他只好让妻子推迟手术时间;尹洁患重感冒,每天到医院输完液就回到岗位上战斗。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屡建功勋的气象人笑揽风云,让神七在发射“金窗口”一飞冲天。

上一篇:西汉公路修建始末 下一篇:台湾到底有什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