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城市带状公园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17 07:20:20

寿光市城市带状公园调查研究

摘要: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种类型,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其线性带状的形态使其不仅承担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而且在城市网络化系统中成为点与点相连接、点与面相互渗透的纽带。城市带状公园对美化城市、提升城市景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结合作者所在地山东寿光市几类典型城市带状公园工程建设实例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建设城市带状公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同时对城市建设带状公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城市带状公园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带状公园;生态廊道;城市景观

1、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

寿光市绿地系统呈现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布局形态。点状绿地是密集分布的14个社区公园和29处街旁绿地;线状绿地是依托城市五横七纵的主干道及其他道路网穿插联系形成,将各级各类绿化空间有序联系起来;面状绿地主要指10公顷以上的城市级公园和各片区之间楔形绿地。

2、寿光市带状公园概况

近年来,寿光市十分重视城市带状公园的建设,不仅在城区母亲河两岸建设了滨河带状公园,而且结合原有道路改造建设城市道路侧带状公园,同时合理的利用了环城路林带等资源,提出了建设环城带状公园的规划,这一规划也得到了实施。寿光市的环城带状公园不仅是城市重要的景观大道而且给市民带来了优越的游憩活动空间,承担了生态廊道的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3、寿光市带状公园建设情况调查

目前寿光市建成区内一共有40处公园、游园。其中带状公园10处,占总数量的25%,占建成区总绿地面积47%。根据实地调查寿光市城市带状公园建设呈以下特征。

3.1分布呈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状态

寿光市的城市带状公园大多是根据以前的小型线性绿地改造而成,分散于城区的各个角落,总体分布较散。其余带状公园多沿弥河建设,相对城市其他绿地比较孤立,虽然在纵向上形成了带状绿廊,但缺少横向的延伸没能形成环形网状结构,或多或少的制约了带状公园的绿色廊道生态效应的发挥。

3.2带状公园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改造建设的环城路带状公园及弥河沿岸带状公园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档次方面均位于现有城市带状公园的前列。而早期建设的一批带状公园如迎宾公园等,虽处极佳的市区位置,但由于规划较早,且后期管理缺失,和相同位置上的其他带状公园相比,无论从地域特色、景观风貌、游人使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公园显得简陋破败,公共设施损坏严重,基础设施陈旧,不能很好的满足游人的需求,与周边环境缺乏联系。

3.3带状公园的使用与带状公园的位置密切相关

虽然寿光市的带状公园多集中建在城市干道两侧及弥河沿岸,但仍然聚集了大量的游人,说明带状公园的使用与所处位置密切相关。寿光市的带状公园在满足市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也得出,带状公园的使用水平、强度及利用频率与其位置及特色有密切的关系。

4寿光市主要城市带状公园

4.1滨河带状公园

包括滨河湿地公园、弥河生态农业博览园,从分类上属于滨水带状公园。其中滨水湿地公园景区呈东西窄、南北长的不规则带形,长约4公里,东侧毗邻弥河,西侧与零星布置村庄相临,北至晨鸣水厂,南侧到达南环路,规划36米宽弥河大坝路从景区中间穿过。一期规划建设范围内总绿化面积约71万平米。其二期规划范围面积约为97万平米。

滨河湿地带状公园是沿着城市弥河而建立,包括水体、河滩、湿地、植被等形成的绿色廊道,在生态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带状绿地,承担着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廊道功能。水文功能方面,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在水分供给、调蓄水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功能方面,有效地对水质进行净化、并在元素迁移和循环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生态功能主要是指滨河城市湿地公园在建立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和食物链维持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包括维持食物链、重要物种栖息地和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缓冲区等。组成湿地植被的各种湿地植物群落,其组成成分与结构稳定。为物种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成为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这种绿带在提高生物多样性,防止城市无节制蔓延,控制城市形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2明珠公园

寿光市明珠公园属于覆盖体带状公园,该地块位于3处110千伏高压线走廊之上,覆土深度为2米。项目位于公园路以南、弥河街以北,西邻幸福南路,东倚正阳路,位于城市重要地段,公园规划面积约8.7公顷,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窄不一,介于90-270米之间,整体呈带状。设计以“突出节约型园林,容功能性、艺术性、安全性、文化性、娱乐性、科普教育性于一体的开放性城市生态带状公园。”

公园布局上采用“一轴、两带、七区、五节点”,“一轴”――视景渗透轴,由北入口向南形成一条视景渗透轴,在公园南侧湖面区域形成环状路,组织起立体景观的空间构架,是景观的主要脉络。“两带”――分别为滨水景观带和由北至南的绿化景观带。滨水景观带――沿水面形成的观景通道;绿化景观带――串联各个主要节点的植物绿带。“七区”――按照不同的区域功能,将整个园区分为七个大的景观区域。“五节点”――根据总体的空间布局,在设计范围内设置五处主要景观节点。分别赋予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内容。

规划布局和种植设计中湖区位置和乔木种植区避开地下高压走廊,走廊上方尽量运用地形营造,以绿化为主。

明珠公园以供人们开展散步、骑自行车、运动等休闲游憩活动为主要目的。

4.3银海公园

银海路公园为寿光市第一个保护性带状公园,建成于2005年。公园规划结合寿光的文庙、古槐等历史遗迹,向南北进行延伸布局。

寿光市银海带状公园位于中心城区,南北总长3300米,北起文圣路,南至寿光市火车站。银海路道路两侧人行道宽4米,绿地宽30-120米不等。规划设计中着重结合各交叉路口节点进行放大设计处理,打造路口景观节点,其绿化环境设计分为“一轴、三区”。一轴为银海路轴线,三区分别为“都市之风”、“寿城印象”、“七彩之画”。

银海带状公园不仅承载着寿光的历史,而且还是中心城区一条重要的景观大道,在提升城市的形象的同时为四周居民及游人提供了休憩空间,使人们能走进绿色、享受绿色,很好的解决了公园服务半径的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4.4环城路带状公园

寿光市环城路带状公园建设于2009年,为原城区内环四条环路。其中金海路、黄海路全长3000米,文圣街、农圣街全长7000米。原道路断面为单块板模式,原绿化带宽度为30米,绿化布局模式为乔、灌、地被的多层次规则式种植,此绿化模式的优点在于绿量较大,防护效果较好,养护成本较低,不足之处在于模式单一呆板、景观效果较差、同时绿化带为封闭空间。

结合道路的改造,将原单纯的林带式道路绿化重新进行布局,将园路贯穿绿地之中,在道路节点及公交车停靠点布置活动空间,园路及活动空间四周布置坐凳及垃圾箱,完善便民设施,对绿化带进行竖向调整,局部通过微地形处理丰富绿化竖向层次。绿化设计在满通安全的基础上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植物层次、季相变化,融合地域性、文化性和生态性,建设景观优美、绿量丰富的态型的城市带状公园景观。

结语

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也是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发展较快的一种公园类型。城市带状公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环境形象和功能的合理性及使用的舒适度都影响着我们户外生活质量,同时它又具备生态廊道与景观廊道的双重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及提升城市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寿光市在城市带状公园的规划建设上尝到了甜头,不仅围绕母亲河弥河做足了水的文章,沿河建设了多处滨水带状公园形成弥河景观风光带,打造了优美的城市环境,还通过改造一条道路建设一个带状公园,用有限的资金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改造了生态环境,打造了一批靓丽的景观,给老百姓提供了足量的休憩空间,真正做到让老百姓走进绿色,享受绿色,实现了还绿于民。

上一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探究可持续发展下老旧城区建筑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