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时间:2022-09-17 07:11:59

论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核心是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最大效率,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就是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重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愉快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索科学。

关键词 交流探究 问题情境 实验激趣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35-02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一、积极互动交流探究,促进学习自主性

教学即交流,交流即对话,交流即参与,它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育精神。交流的方式有老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材交流、学生与自己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使学生感受到交流的成功与快乐。多与学生交流对话,促使学生自我激励,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认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有助于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对学生而言,教与学主置的互换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对教师而言,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浪费时间,而是传授知识、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质疑、多发问,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把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探究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在认知中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讲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时候,每个实验都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预测结果,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等到实验完成了,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预测结果无论正确与否,学生们都能记忆深刻。

对于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这几个问题:1.尽量避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错误倾向,使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2.发现和提出问题时,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3.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讲出来,要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三、增强教材实验趣味性,提升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上的实验内容较为丰富,但学术性太强,趣味性不足。可以通过变换实验名称,来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如碘与锌或铁粉反应改名为“点水生烟”;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改名为“吹气生火”;浓硫酸与蔗糖反应改名为“动感黑面包”等等。也可以在不影响甚至优于原实验现象的前提下,通过实验材料的简单替换,增加实验趣味性。如用点燃的香来替代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还可以通过实验内容或实验材料生活化等来增加实验趣味性。

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观察与思考。而且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也给新课程改革中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趣味性实验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习的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传媒为一体,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抽象的理论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化学教学中,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使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例如,在讲共价键的时候,用多媒体的动画播放演示氯分子形成示意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还有在化学上有些静态生产过程不能被学生理解,如接触法制硫酸这个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仿真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并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这样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就都能明白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实验失败。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应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不正确操作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试验,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心红.化学低起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尝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3).

[2]杨甫强.浅说怎样让初中化学课堂出彩[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20).

[3]刘宜生,韦承阳.挖掘教材趣源,激发学习兴趣[J].中学生化学,2010,(4).

上一篇: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研究 下一篇:谈谈我的语文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