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CPI“破2”

时间:2022-09-17 07:05:30

7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同比涨幅为1.8%,降低到2%以下。有观点认为这是经济偏冷的标志,据此认为经济困难已经很大,这有失偏颇。

首先CPI“破2”并不是首次出现。回顾我国过去一些年的CPI同比涨幅变化,不仅曾低于2%,甚至还出现过负值。其中2001年、2009年CPI月度同比涨幅都曾降到零以下,2006年降到了2%以下。显然,目前的CPI同比涨幅并不是历史最低。

其次,经济学意义上,CPI涨幅回落,意味这些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上涨幅度降低,对民生,特别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此外CPI涨幅持续回落,是2011年以来控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各项政策效果的集中表现。

综合分析,从中期看,CPI月度同比涨幅下降的势头将趋缓。

7月份以后,翘尾因素影响减小将逐步减少以致消失,而新涨价因素可能有所增加。从食品价格看,美国今年遇到60年不遇的大旱,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减产;我国东北地区也出现玉米虫灾。这些都可能导致相关产品供给减少,进而使价格出现上涨。此外猪粮价格比已经连续3个月在保本点以下,生猪生产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这些都表明,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势头将不断减缓。由于食品价格是影响CPI变化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涨幅变化将比较明显地影响CPI涨幅变化。

此外,从促进节能减排、理顺价格关系的要求出发,电价、水价的改革必须加快推进,这些对价格水平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当然,各方面对CPI涨幅降低到2%以下的担心,主要是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担心。价格涨幅回落,表明市场供大于求,或者需求不足的问题在不断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对CPI涨幅回落背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必须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CPI涨幅变化,并不能全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判断市场总供求关系变化,需要依靠其它指标,目前主要是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7月份PPI同比涨幅为-2.9%,降幅继续加深。表明工业品供大于求的问题还在发展。但同时,我国工业发展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阶段性重大变化。

外贸出口高增长期已结束。2003-2007年,中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2%,国际金融危机以后,2008-2011年中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率降低为9.9%,今年1-7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仅为7.8%。展望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可以认为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率将明显降低。

从消费方面看,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在持续快速扩张10年左右以后,开始进入相对平稳和成熟的发展阶段。如2011年汽车销售额增长率由2010年的34.8%降低到14.6%,2012年1-7月份进一步降低到8.5%。考虑使用环境、用车成本、汽车保有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可以大体判断汽车市场已开始进入相对平稳成熟的成长期,增速下降可能是阶段性变化的表现。

房地产市场方面,1-7月份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6%。既有短期政策调整的影响,也包含着阶段性的特征变化。随着这些房产税等相关制度的完善,预计投机、投资性的买房需求将被抑制,房地产市场将转由居住性需求主导,其稳定性也将明显增强,增长水平将有所降低。

投资方面,随着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显现,预计其增速也将有所降低。在政府投资退出后将较快显现出来。

以上分析表明,市场需求增速降低,很重要的是中长期发展阶段特征变化的表现。如果过度寄希望于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特别是货币政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是不现实的。因为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方面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以上诸方面需求增长特征的改变,另一方面还可能带来政府债务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扩大,加剧经济风险。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上一篇:科菲·安南离职——多舛叙利亚 下一篇:全日空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