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步实现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

时间:2022-09-17 07:02:09

如何分步实现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如何实现的问题,并提出我国企业分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路及其实现步骤。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分步实现 生产者驱动 消费者驱动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物流运营商和零售终端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和销售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系统解决方案。我国企业要如何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将以何种方式实现?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我国企业分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路及其实现步骤。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

在目前状况下,我国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难以一步实现,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这个过程最少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同时也就涉及到本文提出的两个供应链类型的概念。

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

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的特点是整个供应链由那些规模较大、在社会产业发展中较有影响力的生产企业起着中心作用。在大规模现代化生产过程中,这些核心企业和大量的原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共同组成的运作整体,形成一个庞大的生产销售链条。通常在汽车、飞机、计算机、轮船等比较复杂和大型的制造业中比较容易形成这种供应链。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的形成对主导核心企业提出较高的要求,它必须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主导型供应链

消费者主导型供应链形式上可能与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非常相似,但是两种供应链的运行机制是有本质区别的。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的动力来自某个大型生产制造企业,而消费者主导型供应链的动力来自购买者。消费者将成为整个供应链的龙头,供应链的所有企业都不是在制造一个等待出售的产品,相反他们都在生产一个已经卖出去了的产品。这个供应链上的企业群将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竞争力和最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显而易见,第二种供应链才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做到以消费者独特的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第一种供应链是我国企业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只有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实现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才能谈第二种供应链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首先要大力实现第一种类型的供应链管理。

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阿尔弗雷德・格雷纳(Alfred Greiner)认为一个企业发展具有五个阶段,分别为创业阶段、聚合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成熟阶段。根据格雷纳的理论,笔者认为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作为一个特殊要求的企业集群其发展分为以下阶段:

内部整合阶段

要发展供应链管理首先对企业的整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要在整个供应链上发挥作用就必须使企业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否则,所谓供应链必然是一盘散沙。只有内部整合工作非常好,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工作能力很强的企业才有可能吸引众多的其他企业,并开始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

外部整合及供应链萌芽阶段

当企业内部整合到一定水平,核心企业的领导力开始表现出来时。核心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企业目标,必然会对合作企业提出各种要求,合作企业在改进和调整过程中也会对核心企业提出恰当的要求。当这种合作关系相对稳定,合作双方都比较满意对方的合作行为时,外部整合实际上就完成了,供应链的萌芽也就出现了。

供应链聚合阶段

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促进企业集群各项合作的深入化和相互联系的紧密化,这些企业在信息化和非信息化领域的关系紧密化,实际上就是供应链的形成与聚合阶段。

供应链企业规范化阶段

多个企业的合作显然就会面临不同企业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合作企业集群在未形成共同遵循的企业规范与标准之前还不能真正称为供应链,各企业不一致的标准也就使得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无从谈起。供应链企业规范化过程将是所有合作企业进行一个全面深入沟通的过程,共同制定的供应链企业规范也会促进各企业自身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这个阶段整个供应链都将迅速成长。

供应链精细化阶段

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核心企业发挥着供应链的领导和带动作用,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对供应链成员进行进一步选择与调整,加强这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与赢利能力,同时也要对供应链内部利益分配和工作协调进行调整。核心企业的领导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供应链精细化实现程度和该过程所需时间长短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成熟阶段

完成供应链精细化工作之后,可以说以某企业为龙头的供应链已经形成,在供应链的日常工作进程中,核心企业不断调整合作,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运行越来越平稳,核心企业在市场中地位非常稳固,各企业的赢利都能得到保障,那么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也就进入了成熟阶段。

消费者主导型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更多的优势表现在成本节约和大规模生产方面,其市场运营和消费者服务理念实际上没有本质上的突破。但是,生产者主导型供应链一旦形成之后,也就为消费者主导型供应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转变将涉及到以下几个阶段:

产品与服务设计整合阶段

两种供应链的本质差别就在于是否以消费者独特的需求为企业系统运作的原动力。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首先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设计能力提出要求。这里的产品与服务设计将与传统的设计产生巨大的差别,它要求设计结果能准确满足消费者提出的要求,同时在价格上要有竞争力,它更加严格的要求就是时效性,企业将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有足够的时间来研发、检验,而是必须在以小时甚至分钟计算的时间内拿出恰当的解决方案。

企业生产柔性化改造阶段

消费者主导型的供应链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这意味着企业将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相反,只能进行小规模生产,甚至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不一样。这要求企业进行柔性化生产改造,这项改革不是仅对核心企业提出来的,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在进行柔性化改造之后,整个供应链才转变为消费者主导型的供应链,我们预期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供应链企业一体化阶段

当消费者主导型供应链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时,竞争失败者将是供应链一体化较差的企业集群。因此,在供应链组建基本完成之后,这些供应链中的企业集体都要进行更加全面的企业集群一体化过程。在各企业独立核算的同时,企业运营不分彼此,一个企业提高多个企业收益,一个企业滞后众多企业受损。

消费者主导型供应链完善阶段

最后,企业供应链管理还要进行不断的完善。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以及全球化发展的态势,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必然会涉及到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这些新变化会打破整个已经建成的企业供应链,要求对供应链进行重组和再生。随着变化不断,企业供应链管理也就会一直在打破原有供应链,建立新的供应链中寻找突破,不断完善,不断成长。

我国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都要有意识地来促进供应链在国内的发展,正确引导相关企业与机构朝两步走的战略方向上前进。同时,从两步走的战略思路出发来认识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为促进不同的企业集群完成消费者主导型供应链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美]Ronald H Ballou.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中信出版社,2003

2.高秀明,汤兵勇.供应链的特征分析.黑龙江自然科学学报,2003.4

上一篇:论价值工程理论在服务贸易行业的应用 下一篇:物流企业专业化经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