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差不多就行了

时间:2022-09-17 06:25:36

2月18日,《又见平遥》在山西平遥正式演出。导演王潮歌此前和张艺谋、樊跃共同打造“印象系列”,《又见平遥》延续了剧作和景区相结合的模式,只是这次张艺谋“轮休”了,剩下王潮歌和樊跃挑大梁。王潮歌第一次迎接真正的观众时:“吓得一身一身地出冷汗,这是我导演生涯中从来没有过的担心。”演出完后导演组回到会议室,半个小时没人吭声,直到王潮歌说“诸位,咱们恐怕是成了。”

我是谁?

创作之前,王潮歌查阅了大量关于平遥的资料,发现在古代,平遥城有一个讲究:城内九九八十一个姓,一个姓都不能少,每个姓都要有血脉流传下来。于是她写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带领同兴公镖局从全城挑选232名镖师远赴沙俄,保回分号王掌柜留下的一条血脉。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只有王掌柜14岁的儿子一人回到平遥城。

“现在的人顶多知道自己的父辈、祖辈是干什么的,再往上呢?我认为全中国都不怎么强调‘血脉’了,比如在北京生活的外地人很不愿意提及自己的来处,在纽约你最好长得都不是中国人的脸,很多回来的人说话都是半英文半中文,这丢人吗,为什么不愿意提,那个是你磨灭不掉的。”

王潮歌在央视一套的《开讲啦》节目担任过嘉宾,她最强调的一点就是人要找到“我是谁”,《又见平遥》讲述的是关于血脉传承的故事也是“我是谁”的一部分。

“大家都太不幸福了,微博上永远都在骂,都在埋怨,这种怨气是对未来的设计太过清晰和仔细,造成你今天对现状的不满,因为你觉得你没有办法到达那个理想。比如一个出生在中国某个小县城的姑娘非要当美国总统,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的人都过于想追求未来,到北京没有一个人是来享受的,都要在这打天下,都往大城市冲。所谓的励志学说让年轻人踏上了一条艰辛苦难的不归路。”

于是尽管《又见平遥》的头一个小时一直在给观众新奇的体验,让观众穿梭在演员的身边,但在最后半小时,她让观众坐下来,看着演员在舞台上与“面”共舞,头顶上飘落下纷繁的桃花,希望引导、鼓励观众通过寻找祖先、家族故事的方式来看看自己的过去,想想自己从哪来,“希望你们回去后能问问自己的父亲:我从哪来,咱家从哪来,知道自己的过去,知道自己生从何来,也就明白了今天自己为什么站在这,对未来也说‘差不多就行了’”。

我错了?

这部剧前一个小时的演出分为“赵易硕选妻”、“镖师出征前死浴”、“灵魂回家”、“平遥老街”几场,分别在不同的空间里演出,没有观众席,没有舞台,所有的空间都是模拟百年前真实的场景,观众边走边看,穿越过不同的空间。

特别的是,这场演出可以容纳一千观众,但是分三条线,从不同的入口进场,每条线看到的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A线先看“镖师死浴”;B线先看“赵易硕选妻”;这场戏A线的观众刚走C线就该进来了。因为先后顺序不同,每条线看到的故事都略有差别,甚至B线比A线还多两场戏。而每场戏观众都处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之中,你走在街道上,演员在你身边穿来穿去,目之所及只是近处的表演,没有任何一个观众能一次把演出全貌看完。

对观演关系的打破在《印象大红袍》里已经初见端倪:2000人的观众席是一个巨大的转盘,工作人员推着那只大盘子在山水中旋转,将360°的场景尽收进演出。“那个时候观众会说山动了房子动了,因为在他的经验里自己是不动的,舞台在动。”

这次王潮歌又往前跨了一大步,不仅在空间上让观众完全身处情境中,还在时间上做了手脚,在同样的时间里做了三个演出。这种设计的难度是王潮歌从来没经历过的。她也曾担心后悔,万一失败怎么办,边走边看这种形式比传统的观演关系散淡的多,如何在这种散淡里凝聚起戏剧的冲击,“一个话剧可以用十分钟铺陈,一点点进入起承转合,这是亘古不变的戏剧导演原则,而我要挑战这个”。她一边被自己内心创作的冲动支持,一边要应对巨大的恐惧。“剧场还在搭建的过程中,我数次感觉到我错了,剧场这么盖改无可改,要不还是再搭成一个规规矩矩的舞台在上面唱、跳得了,特别大的恐慌感,又得克服又得前进。”

于是才出现了开篇,那半个小时整个导演组的沉默,在那之前,没有人能真的肯定这个事到底能不能做成。“我现在坐这跟你们说话觉得牛的不行,因为新奇的体验这一点我做到了,太得意了。”

背景“印象”经济

唱唱歌、跳跳舞就能养活很多人

《印象丽江》每一年都有200万的观众,这样一个不动火、不挖地、不用资源,只是大家唱歌跳舞的演出就可以产生这样大的利润,我相信对很多人、对政府、对投资人都是有巨大吸引力的。还有一个数据,《印象刘三姐》有10万人因为这个演出生活,如果停演这10万人的营生就有问题了。我不是搞经济的,没法说真实的数据,但报的是10%到15%的经济增长率。这次在平遥,剧场开始建的时候周边的地和配合的运营路线已经升值了,山西的旅游和云南不一样,游客在这滞留的时间不是很长,如果我能让他在平遥多留几个小时甚至住下来,他有时间慢慢看这一个一个院子,对文明和旅游的带动是有好处的。同时我们每个戏给当地产生500以上的新就业,除了演员还有职员,这个工作是持久的。

跟“印象系列”一样,《又见平遥》80%的演员都是从平遥县城招募来的,王潮歌称作“小土孩”。导演需要用完全不一样的方式训练演员,不断地让演员尝试,要尽快抓住演员偶然美好的瞬间。“我们晚上排练时经常抢演员,导演和导演之间闹掰,夫妻俩闹离婚,不是开玩笑,是真的打急眼了。”实际的演出共有140个演员,分AB角,他们不断地在暗道里穿梭换场,快速地化妆,自己藏自己东西,有时候王潮歌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转换的。

剧场 :外人进去就迷路了

沙瓦剧场是为《又见平遥》量身定做的,指这个剧场的修建必须完全与演出契合,不仅是分出各区,还要提前设计好空间之间的暗道, “剧场的建造和戏的编排是同步的,事先要想好,比如一个漆器店,一推墙有个暗门能蹿出去,整个就是一迷宫,把外人放进去能瞎了”。剧场在2013年1月20日正式建成,同时也差不多是《又见平遥》进行第一次试验的时间。

演出时间设计观众的脚

由于三条不同的观众线路同时进行,实际演出时必须保证三条线在时间上的精确,稍有差池,两拨观众就该撞上了,导演要设计观众的“脚”。王潮歌承认“老有失误,回来负责各条线的互相埋怨。我们有好多种方式,比如灯光一暗观众就知道该走了,演员也会用不出戏的方式催观众,现场还有引领、指挥导演,严格的控制观众往哪走,好在到目前观众都喜欢这个戏,都接受这种方式。”

上一篇:梅子香橼佐茶香 下一篇:我的普洱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