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管理论文

时间:2022-09-17 02:47:18

学校领导管理论文

一、原因简析

(一)科学主义对学校领导的消极影响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关于学校领导理论是经过调查研究、实证分析以及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获得的,因而具有预测性和普适性的特点,人们相信在任何领导情境中,学校领导者都可以运用这些理论,并且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领导中确实存在一些线性因素,但绝大部分都受非线性因素的制约,以教师激励为例,在某一时间阶段、某一情境下奖赏教师可能会提高其积极性,但是在另一时间阶段、另一情境下,同样的奖赏对教师可能会因其意义、价值不同而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激励效果。由于科学主义学校领导观忽略和否认了学校领导实践中的非线性影响,学校领导和管理的低效便在情理之中了。

(二)对学校组织的性质的认识不全面

对学校组织性质的认识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事实上,科层组织并不是学校全部、唯一的属性。首先,作为学校的主体,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道德自觉性、职业使命感和自我领导能力,因而学校属于专业性组织、学术性组织。其次,学校也是一种道德的共同体,包括教师、学生、学校行政领导者在内的组织成员,基于一定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并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理念,完成共同的任务。作为一种专业组织和道德共同体,学校不能仅仅通过一种事先详细制定好的规则来管理,需要通过树立目的进行领导,使人们透彻地理解学校组织的根本使命和目的。“我们必须能够为我们所做的工作赋予意义,”“要让人们知晓学校正往何处去,为什么、怎样往该处行进。”从某种意义上,学校是松散结构的,单纯的规章制度等工具性控制在很多方面是难以达到的,比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都是难以监督的,这需要学校领导提供一种共享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进而唤醒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责任心,允许组织成员以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做决定。

(三)学校领导体制固有的缺陷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领导体制几多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委员会制,一是一长制。目前我国大多中小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学校的权力集中于校长一人。校长为了便于领导和管理学校往往会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师生的行为,当这些规章制度和规范文件无法与师生实际联系的时候,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对抗。校长负责制受校长个人素质影响比较大,容易产生遇到专断式领导,致使民主议事机构形同虚设,不利于学校内部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同时也会使学校监督机构消极疲软,易造成权力膨胀、等恶果。

(四)我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们表现出服从的行为方式,被管理者自己也被这种“沉默文化”所淹没。对人的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压抑,滋生了人的依赖意识、服从意识和奴性意识。这种对人性的压抑和对领导者个体的强调,使我国学校管理实践中形成了“集权”管理意识。这种“集权”式管理,在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上表现为学校组织缺乏办学自,无法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进行改革创新;在学校与教职员工关系上就是,教职员工没有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力,被动接受着学校领导的管理。

二、对策与建议

(一)要正确理解学校组织的使命

遵循“对学生来说是好的”的决策对学校组织使命的正确理解,是做好学校管理与领导的前提。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在管理决策中要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在面临冲突的选择中,应当考虑学校本质上是一个育人机构,考虑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学校最为重要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致力于学生发展、身体、社会需要的一切事情,学校领导者对任何妨碍学生学习的环境,无论其缘起何物,都应被视为问题加以解决。

(二)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领导应当尽可能是“去控制”式的教师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主体。教育组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教育使命,即促进未来一代人全面成长发展的组织。但进一步说,作为一个专业组织,学校也是一个教师不断成长的地方。因此,学校领导要将学校工作目标与教师的自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目标的实现和教师的自我实现看得同等重要。尊重教师的需要,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并唤起其参与学校领导事务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个体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松散组织更具备非线性结构的特征,表现为动态的环境、多元的目标、不确定的行动后果等,应当具有相对自,特别要由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来支持的。这就要求学校应当是由愿景、理念和专业规范来引领的,应当是去控制式的。作为专业人员,出于对学校理念的信奉、对学校愿景的追随、对教与学一系列信仰的承诺,而不是遵守规章制度、物质激励等这些外部因素,教师会全力投入工作中去的。在学校领导实践中,校长应更多关注学校理念的建设,用理念去领导教师。

(三)完善学校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的历史功绩是社会公认的,由于责、权、利的统一,增强了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但是,也存在不少弊病,比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薄弱。此外,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有法律赋予的权力,但是对校长权力的范围并没有作具体规定。根据吴志宏等人(1999)的研究表明,校长仅在执行国家计划中对学校内部有比较大的决策权、指挥权,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机会不多,学校决策参与机会则更是微乎其微。这项研究同时指出:虽然我国的中小学校都有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它们并没有在学校管理中起实质作用,只是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这些都说明,必须改革和完善校长负责制。领导应是学校所有成员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某人扮演的一个角色。

(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

当前学校领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制度的缺陷所致,也部分归因于学校文化的方面。学校文化由师生员工共享的信仰、种种期望、价值观以及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所组成。一般而言,学校领导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对于不确定,不能仅仅通过规则、工作描述和一种事先的详细规定来加以组织,还必须运用诸如共享的前提、文化、坚持不懈、宗派控制、即兴创作、记忆和摹拟等方式来加以组织。”学校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内校长、教师及学生的心理动机、努力程度、表现策略,并进而影响学校领导、教学及学习的效果。通过建构学校文化,形成一种促进教师、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组织本身的道德性不断向优秀发展的文化,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学校成员能够对学校教育目标、管理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将表现出强劲的内化意识。由此,这种强势文化将对学校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意义上,现在的学校领导十分强调建立学校文化,进而影响学校成员的工作态度及表现。“卓越学校拥有强势文化及清晰的目标,而辅以自的强势文化则可提高成员对学校的承担感,令成员更热衷并忠于学校。”

作者:冯超单位:石家庄学院教育学院

上一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下一篇:农村三农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