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时间:2022-09-17 02:10:47

论如何在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在体育与艺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构建视觉、听觉、本体感觉三维立体模式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对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用恰当的方法去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灵感与欲望,用适度的难点去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与追求,从而把学生对美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表达美、创造美的感性表达,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体育艺术类课程;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12-02

一、审美观的培养

审美观就是指审美主体对美的总的看法。它体现了审美主体对美的总的追求,影响着审美主体对美的判断和选择。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对美的追求。一个有着高尚的审美观的人,就会时刻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事、物,就会在平淡无奇的生活环境中发现他人意识不到的美,就能在生活中比他人更能体验到发现美、欣赏美的身心愉悦感。体育艺术类课程项目中每一套动作、每一个组合甚至每一个手势、眼神的运用都饱含着创编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其审美倾向,反映了创编者的审美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练习套路时,要理解、体悟动作背后创编者的用心。一种高尚的审美观总是具有感人心魄的力量,引导人形成科学的审美观。科学的审美观就是对积极人生中道德、情操的探索和追寻,追求积极、高雅、正面和乐观的成分,舍弃消极、低俗、负面与悲观的因素。

但这种作用的发挥是以学生对高尚的审美观的感知为前提的,而审美观的接受和形成是一个自主的、内在的过程,不能由外部硬塞进去。如果由教师将动作套路的审美特色或创编者的审美观展示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俗话说,嚼烂的东西吃起来不香。学生在审美情感上是冷漠的,不能感知到审美的乐趣与激情,不能体悟到美的真正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体验,让学生对套路动作进行个性化的自由解读,自觉地破解创编者隐藏在套路动作中美的密码。

二、审美情感的培养

审美情感,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人)对审美对象(现实中和艺术中的美)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具有正面价值的审美情感表现为精神上的,具有负面价值的审美情感则表现为精神上的厌恶。它不同于日常情感,得到的不是单纯的生理,审美情感是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所产生的是情绪的释放、精神的愉悦、心灵的自由。审美情感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始终,可以激发人们积极地感受美,进而引导人们进行符合审美情感的活动,正确地对自己或他人的审美活动进行价值评价。体育与艺术是人类情感中最集中、最激动时的表现形式。人的形体动作能抒发人内心最激动时的情感。古人云:“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它强烈的抒情性。情是艺术的主宰,审美情感作为一种审美个体的感受,具有主观性、直接性、直觉性,必须亲自去感受、品味,才能获得。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通过自己对作品(一段舞蹈或一个套路)的理解,运用适当的上课语言和语调,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审美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对象,把握对象的整体面貌,以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进入审美体验的境界。因此,在体育艺术课程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把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和学生主体地位结合起来,让学生心理真正自由起来,获得审美体验,培养起丰富的审美情感。

在体育与艺术课程教学中所体验到的丰富的审美情感,将在学生的心灵上打开一扇明亮的窗,随时接收美的信息。学生能学会自觉主动地去发现美,感悟美,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

三、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具有了审美观和审美情感,还需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力,才能进入审美。所谓审美感受力,就是对事物中所包含的美的元素有清晰的感知。审美感受力是人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碰撞中获得的。审美感受力受先天因素的作用,但更需要后天的训练与培养。罗丹说:“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一个具有美的特征的事物出现在眼前时,要清晰地感知到其中的美,是需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力的。欣赏体育赛事,必须对项目的技术、规则有感知;欣赏绘画,必须对绘画作品的色彩、明暗有感知;欣赏音乐,必须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有感知。一幅漂亮的画、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段美丽的舞蹈,都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美则美矣,但到底美在那儿,该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其中的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来,问题出在缺少感知美的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曾经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在体育与艺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构建视觉、听觉、本体感觉三维立体模式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

例如,健美操中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的合理设计,集体练习时动作与动作、动作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巧妙配合,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等,无不显示出其美学特征。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在教学中互帮互评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让学生分组进行互练互评,也可挑选几名动作正确优美的同学做示范,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教师再从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使学生在评价对比中提高审美感受力。审美感受力在美育中是极为重要的,这种能力更多的要靠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利用体育艺术类课程这个教学平台,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审美感受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四、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力作为审美能力的一部分,对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学习、生活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体育与艺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对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用恰当的方法去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灵感与欲望,用适度的难点去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与追求,从而把学生对美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表达美、创造美的感性表达,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在体育与艺术课程教学中,对动作、套路的创编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良好方式。在教学中还可利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编实践能力。例如,设置一些小型的创新练习与游戏来启发或开阔学生的思维:

1.搭积木组合法:将动作素材单元想象成积木,学生从以往所学的动作素材中选择出适当的动作素材,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动作素材是有限的,但动作的组合是多样的。

2.填空式组合法。在教成套组合动作时,我们有目的地预留出一定数量动作(4~8个8拍)不教,让学生根据音乐风格、前后动作的性质特点,积极思维、认真思考,将空白的动作填补进成套动作中。

创造活动是艰辛的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体验到失败或懊丧,但在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时又会体验到成就感和欣慰感,使学生更乐于投入这样的活动,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向上的审美观。具备了这种审美创造力,还能将课堂教学的效果延伸到课外,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审美是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对自身生活品质不懈追求的产物,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欣赏美、塑造美就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会创造美的双手。体育艺术课程教学中处处蕴含着审美因素,只要善于利用,就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艺术类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季华.湖北省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现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谭世平.在审美活动中提高主体的审美感受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4).

[4]张鑫鑫.走向心灵的自由——论语文阅读中的休闲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席菲菲.健美操的审美价值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上一篇:刍议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投资” 下一篇:浅谈如何协调“教”与“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