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与芬太尼术后镇痛疗效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17 02:09:55

吗啡与芬太尼术后镇痛疗效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吗啡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6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和芬太尼组,术后进行硬膜外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组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副作用发生率80.00%,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

[关键词]吗啡;芬太尼;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83-01

硬膜外麻醉fepidural anaesthesial是临床上术后开展较为广泛的有效镇痛方法,能消除切口疼痛,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已成为国内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主要麻醉方法之一。本文旨在比较吗啡与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持续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60例手术病例,术前ASA I~Ⅱ级;男36例,女24例;年龄20-64岁,平均42.3岁;体重45-80 kg;术前检查无心、肺、肝、肾功能明显异常;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和ASA体格状况比较,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手术保留硬膜外导管进行持续镇痛,吗啡组:100ml药液,配方:吗啡4mg、0.75%布比卡因25 ml、氟哌啶醇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为持续量,负荷量为吗啡2 mg、氟哌啶醇5 mg、5%布比卡因5 ml。芬太尼组药液配方:芬太尼1 mg、0.7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醇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为持续量,负荷量为芬太尼0.1mg、氟哌啶醇5mg、5%布比卡因5ml。均采用CBI型一次性使用输注泵,规格为2ml/h,容积为100 ml,恒速注入镇痛液。镇痛时间为50 h。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按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差,9-10分为无效,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镇痛开始后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用SPSSll.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吗啡组镇痛优良率为9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0%;芬太尼组镇痛优良率为8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

3 讨论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为了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许多学者对疼痛的机制和治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近年来,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单一镇痛的模式已被人们充分认识和肯定。硬膜外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硬膜外腔不与颅腔相通,药液不扩散到脑组织。硬膜外麻醉所需的剂量比蛛网膜下隙麻醉大5-10倍,如不慎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全身脊髓麻醉、呼吸和心跳停止。吗啡、芬太尼为常用的阿片受体激动药,注入硬膜外腔后渗透并扩散至脑脊液中,作用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与受体结合后释放出B内啡肽,发挥镇痛作用,同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使痛阈提高。由于吗啡、芬太尼镇痛的同时有兴奋迷走神经作用。以及作用于极后区化学感觉区,可引起恶心、呕吐,增加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并使膀胱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引起尿潴留。

在两组出现的副作用中,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与镇痛液加入氟哌啶醇有关,可能是由于氟哌啶醇直接对抗中枢的多巴胺、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能通路的作用所致[3-51。就安全性来讲,芬太尼是高脂溶性,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与脊髓受体结合,避免向侧脑的重要中枢扩散,不良反应少。于瀛等认为,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持续滴注用于术后镇痛。此法不影响患者呼吸,有利于提高肺通气量和改善肺功能,不影响胃肠功能恢复,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较吗啡安全,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方法,尤其对危重、老年病患者更应首选。

上一篇:胎膜早破与难产的临床处理 下一篇:二次剖宫产分娩方式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