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版社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探讨

时间:2022-10-21 03:36:15

对出版社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探讨

应收账款是出版社因销售图书发生的一项债权,它直接影响到出版社资金的周转与正常经营。当前,我国出版行业在资金投入方面似呈逐年递增之势,出版社规模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应收账款的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势必造成出版行业资金链的紧缩,甚至成为坏账或死账。因此,加强对出版行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收账款的起因

(一)赊销是产生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

当前出版社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主渠道,即新华书店系统。二是自办发行。赊销一直以来就是图书行业的惯例,由出版社将图书主动发给书店,书店卖书后再回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对进一步扩大销售量,吸引客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出版发行系统回款账期越来越长,从过去的三个月,到现在的半年、一年,甚至更长,加上个别书商商业信誉度低下,书款的损失较为严重。同时自办发行码洋日益增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欠款,大量应收账款由此而生。

(二)由于出版行业销售图书允许分期付款,常常存在发书与收款时间不一致的情况。财务依据所开发票在当期确认收入,而到款一般都滞后,这也是产生应收账款的因素之一

二、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一直是困扰出版社的老大难问题。应收账款存在数额大、账龄长、呆坏账较多等情况,占单位资金的比例普遍在40-70%之间。目前出版社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账不及时

应收账款对账不及时,往来账账目不清,为以后的催款及清理工作带来困难,这在出版行业较为普遍。我所在的出版社在2010年转企改制的清产核资工作中,便有很多应收账款因与客户对账不及时,或即使对账,但未取得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给款项的清理带来不少困难。

(二)催收不及时

业务部门不能及时催收账款,致使款项超过了可追溯期限,造成有些应收款无法收回。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1.考核体系不合理

为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出版社往往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业务人员出于业绩考虑,较多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较少考虑呆坏账问题的产生,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缺少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业务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就逐渐沉积下来,致使回款情况失控,给出版社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只重销售,欠款催收力度不大

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与对发行部门的管理方法不当有关。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导致发行部门为了追求图书市场覆盖率,扩大销售网点,只注重铺货,忽视了对客户信用的考察和款项的回收。这样的销售方式只能造成日后款项难以收回或大量退货。

3.应收账款管理缺少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

首先,业务部门管理不到位。对催收应收账款上的不积极,造成追讨困难,客户就养成延迟付款的习惯。

其次,人员更替时,问责制度形同虚设。继任者害怕追不回逾期账款,对前任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不闻不问或并未采取有效手段催收,使其变为坏账。长此以往,经多年积累,逾期账款越来越多,收回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了。

第三,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核对不及时,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以致应收账款越来越多,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具体该由谁来督办、谁来清查管理,职责不清。

4.客户资信评价机制不完善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赊销客户信用等级制度,不仅使应收账款风险加大,还导致财务部门在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时无据可依,无法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考察、监督,使管理机制失效。

三、应对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经济效益观念

出版社销售收入的实现是以书款回收为标志,通过书款的回收使资金增值,从而形成效益。应收账款回收之前,仅为出版社的或有资产,能否变现及变现程度还是未知数。只有书款及时收回,控制了应收账款规模,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才能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出版社的管理人员,还是编辑、发行、储运人员,都应熟知这一点,在全社范围内树立起正确的经济效益观念。

(二)重视应收账款的前期管理

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据出版社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并实施信用政策,将那些挂账金额大、信用品质差的客户欠款作为考察重点,以防患于未然。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的客户需予以密切关注,控制与其业务规模或采取前款不清后货不发的办法,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对不同级别人员给予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各级经办人员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出限额的,需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实施。不允许业务人员随意扩大赊销范围,对违反赊销审批制度的人员实行处罚,从源头上控制或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

3.适当缩短赊销期。由于市场和客户的不稳定性,赊销周期越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也越大,应适当缩短赊销期。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客户以适当的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促使客户尽早付款,加速资金回笼。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定期对账

要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每隔一个月或三个月可同客户核对一次账目,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造成呆、死账。对账时需取得有效地对账凭据,双方在相关单据上签字盖章,尤其是对欠款时间较长或数额较大的客户,要为最坏情况的发生做准备。完整的原始凭据,对欠款的追讨或清理十分必要。

2.定期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分析应收账款余额和账龄等情况

账龄分析结果是确定应收账款管理重点的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账款催收计划的基础。分析表可按以下表格列示:

上述报表可月报、季报或年报,并根据表内统计数据,分析业务人员或销售部门的经营业绩、占用资金数额、时间长短、回款率高低等情况,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颇有好处,有助于区分正常应收账款和不良应收账款,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3.制定恰当的收账办法。拟定切合实际的收账办法,如规定每月回款比率、最长欠款期限及收账费用限额等等,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之间进行比较,以前者小于后者为目标。参照应收账款明细表中有关信用度情况,将客户按信用度分为几类,分别确定催款办法,如账龄时间长、困难大或有特殊问题的,可由社一级管理人员催收;对两年以上较大金额未决款,可考虑采取法律手段解决。信用度还可提供客户的风险程度,并可据此确定对客户的优惠办法,如交易多、信誉好的,可增加优惠幅度;信誉一般、有拖欠现象的,在加紧催款的同时,可考虑给予一定的优惠,以利于及时收回欠款;对信誉差的,可采取限制供货的办法等等。

(四)改革业绩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

1.按收付实现制考核业务人员业绩。过去是以发货码洋作为考核指标,这会导致发行人员只管发货,不管收款。要改变这种状况,对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需按收付实现制,即以书款到账,销售利润实现作为奖惩的依据,并以发货码洋、回款率及费用率等作为综合考核指标。

我社对业务人员的考核经历了从发货码洋到实际回款这样一个过程,以前的考核办法存在较大问题,发货码洋大增,却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挂账,发行和编辑因利益产生矛盾。经历多次考核制度改革,采取按实际回款考核发行部门,并将发货码洋指标、应收账款指标等分解到每个发行人员身上,与当月奖金挂钩,对增强业务人员紧迫感和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建立应收账款责任人制度。我社在这项工作中是将业务人员作为应收账款第一责任人,对能否安全收款负有最终责任。若应收账款出现问题,首先追究该业务人员责任,其主管部门负连带责任。财务部门定期提供应收账款明细表,督促、协助有关人员催收,对款项的安全回笼负有监督责任。这样可使业务和财务部门相互配合,强化应收账款的控制和催收制度。

(五)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部门的数据分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意义重大

财务对每月应收账款余额的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逾期欠款有预警作用;对客户赊销业务量变动的分析,有助于确定需重点管理的客户;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的分析,可判断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等等,这些分析数据为应收账款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财务人员还可介入催款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财务人员与对方财务是同行,对账、结账时容易沟通;二是财务人员只管收款,并无后续订货的顾虑。财务人员催款,业务人员销售,各司其职,既可有效防范内部可能产生的风险,又可将财务人员参与催款,或与业务人员联合催款作为催收欠款的补充手段。

(六)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无论一个出版社的书款回收政策制定得多么完善,坏账损失仍然无法避免。按财务谨慎性原则,应根据账龄逾期程度或应收账款总额合理估计坏账风险,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出版行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率一般为3-5‰.发生坏账时,用提取的坏账准本金抵补坏账损失。坏账的申报、审核、批准以及处理等环节需严格按规定办理,坏账核销后,应继续催收,做到账销案存。

当然,应收账款问题的解决还需从图书的选题入手,只有深受读者喜爱的高品质、合理价位的图书,才能取得市场上的优势,保证资金及时回笼。作为发行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销售,网络发行成本低、收效快。另外,邮购图书具有先收款后发货的特点,虽然其数量和规模有限,但也可作为出版社销售渠道的有益补充。

由此可见,应收账款作为出版社的一项重要资产,是出版社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经营单位,应收账款普遍存在。关键是要掌握其持有水平与自身的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使应收账款进入良性循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应收账款周转能力,促进销售增长,增强出版社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上一篇:基于现代物流的企业存货管理探析 下一篇:大型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