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基础课开放教学使用立体化教材研究

时间:2022-09-17 12:46:50

士官基础课开放教学使用立体化教材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立体化已经成为新形态,而针对士官学员开放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文章针对目前士官基础课开放教学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对采用立体化教材提高开放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

【中图分类号】E251.1

引言

随着新军事变革和装备的信息化发展,大量成系统、成体系的信息化装备维修保障对士官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更高的教学要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新的方案大量增加实践环节和实战化训练内容,基础课学时逐渐压缩。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创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并建设与之配套的教材。

一、目前士官基础课开放教学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开放教学教材建设针对性不足

目前,我校基础课逐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但是,还在沿用之前的、传统的理论教材,针对我校学员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教材存在着内容偏多、偏旧、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不足等问题,教材主要来源高职高专教材或借用职业技术学校同类教材,或由相关教研室自行编写。整个教材的编写以学科教材为主,缺乏趣味性,形式单调,教学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理论和实践不衔接。

(二)开放教学教材建设系统性不强

目前,我校基础课教材种类不全、同一学科教材之间的衔接不紧密,教学内容模块不成体系、学员使用“不顺手”。教材建设不仅仅是教材的编写,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考核评价等。每个环节都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因素。根据新的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教材建设需要立足满足教学需要,进一步优化设置,做好整个教材建设系统化。

(三)开放教材建设的时代性不强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媒介已经成为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从而成为教材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些手段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但这些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仅仅作为教学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特别是慕课、微课等电子教材建设缺乏,教学新的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有待不断加强。

(四)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针对我校特点,部分教员从事工作r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把握不住学科教材建设核心,就学校的教育定位认识不透,教材的编写很难一下子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导致教材的编写体系不能有比较彻底的突破,难以跨出原来的条条框框。教员作为教材建设中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要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也是一个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

二、采用立体化教材提高开放教学中教学质量

(一)立体化教材的概念

立体化教材是指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立体化教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因此,教材立体化建设已成为今天教材建设的一个新趋势,值得大力提倡。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特点

1.以教师教为中心建设

针对教师教学的需求,主教材既要具备指导性和示范性,也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并且应该能够提供与主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书、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试题库及答案等资源,以方便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演示教学重点内容,以及布置作业和组织试卷,使老师在教学中能做到“个性化教学”。这些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针对教师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

2.以学生学为中心建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纸质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因此,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除了纸质教材提供的,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以及互动空间。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并通过互动深入理解纸质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重点。

3.以教学服务为目标

教材的立体化建设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表达其教学信息,这样才容易实现它的教学目标。例如,文科类课程,主要以鉴赏性为主,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光、影、像的媒体表现方式,来创造文字描述的画面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机械类和理工类课程,主要以模型和操作为主,用文本比较难以形象描述,可以采用各种动画和图像技术,来模拟模型的构造和操作的步骤,甚至可以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化抽象为直观的具象,复杂的原理也就比较容易地被理解了。

小结

总之,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学习环境中有真情实境、有协商对话、有共享资源的支持,才能完成高效率的学习,并且学有所成。因此,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士平.做教材做课程做资源:谈高职教材策划的三重境界,编辑实务,2013.06(48-49)

2. 栾学东.数字化背景下在职教师教育教材开发的三大走向,教师教育研究,2014.11(26卷第六期P27-30)

3. 孙众 骆力明,数字教材关键要素的定位与实现,开放教育研究,2013.08,19卷,第4期60-66

上一篇:漫谈“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基于文本解读下的英语阅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