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解读下的英语阅读课教学

时间:2022-09-30 10:20:46

基于文本解读下的英语阅读课教学

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也有相应的语言功能。每个单元后有一篇阅读课文,这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材料。课文素材大都来自与学生生活相关或熟悉的内容,它不仅适应学生所需要的语言材料,也注重文本内在的思想内容。课文本身所还包含的知识,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老师怎么去利用处理这些素材文章呢?

一、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导入

课文的导入,实质上就是课文的最初呈现(Presentation),也是课文教学的“序曲”。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导入部分应力求做到新颖别致、简练到位。课文导入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还可以趁热打铁,在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时,进行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y)为正式阅读做准备(Preparation for reading)。针对中学英语教材课文类型较多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设计恰当精炼的导入语进行课文的导入。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导入形式:1、直观导入法。常用的直观教具大致有图片、幻灯片、投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事件或故事导入法。“题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可以由此入手,利用学生关心或熟悉的实例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3、自由交谈或讨论导入法。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一种方法,关键在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情境。教师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或顺着值日生的Daily Talk进行交谈,这样不知不觉地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过渡自然,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

通过合理地导入,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学生,气氛热烈,学生们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调动了想象力。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导入方法除上述三种以外,还有情景导入法、表演导入法、背景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图示导入法,单词、短语或句子导入法等等。英语教师应仔细琢磨,认真准备,灵活运用合适的导入方法,并在使用中不断创新,而且有些方法也可以根据课文需要结合起来同时使用。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导入课文,都离不开视听的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教材教活,同r给学生听说活动的实践机会增多,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分段教学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逐字逐句的讲,教师和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上,忽视了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情节和逻辑联系。而整体教学把传授知识和利用课文素材进行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增加语言复现率,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达到技能训练熟练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保持课文连贯性、逻辑性、趣味性,容易使课堂变的生动,产生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做法:1、浅层阅读,整体上了解课文大意和轮廓。 这一步,采用泛读或略读(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泛读或略读就是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整体印象。之后,教师可设计练习检测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捕获信息,练习可采用判断正误、排序和选择填空等形式。例如教SEFC SB1A L50 Abraham Lincoln时,围绕课文大意设计了如下整体理解训练题:Number th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text;2、深层阅读,局部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要点。这一步,采用精读或细读(In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情节掌握要点。在泛读或略读之后,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段落结构,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为达到以上目的,教师还要答疑解难。对文中影响阅读的语法和语言点,教师要适当讲解,但不可游离于课本之外甚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作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角。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阅读活动,使所有学生全程参与阅读过程。教师可尝试用时间排序法、通篇提要法、深层提问法、图示法、瞻前顾后法、句式转变法等等。仍以Abraham Lincoln为例,我把文章中的年代进行排列,让学生分别找出与之相关的事件,使学生对Abraham Lincoln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学生细读理解、解答要点时,我巡回检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然后组织核对,并就有关语言点或句型结构(如斜体部分)作适当讲解疏通。3、重复阅读。整体把握篇章结构和文章宗旨、内涵。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复读(Re-reading)课文,让学生再从中心思想出发,高屋建瓴,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内涵和作者观点,让学生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在上两步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是帮助学生循文章的脉络而进,是引导学生完整而顺畅地感知全文,并未展开,属于线性思维。如果停留在这一步,不向立体思维发展,理清全文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很难透过读物掌握其“言外之意”,更不利于培养阅读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一阶段的操练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这一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图表法、对比法、时间顺序法、文体结构分析法、检验法和归纳法等。其中图表法和对比法为使用最多的方法。

三、培养英语课文阅读能力的技巧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而阅读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阅读速度、效率和理解的程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加以指导和训练:1、巧妙猜词释义技能的培养。猜词释义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技能,经常鼓励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猜词释义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猜词释义的训练。如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生词。英语词义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仔细阅读文章后,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分析和推理,便能轻而易举地猜出词义。又如根据语法结构猜测词义。同样是在Letter to a pen friend 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We have to water the vegetable garden.” water是很简单的常用词“水”之意,但这里作“水”解释明显不对。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注意have to 的结构后所接词的形式,再联系上文“It doesn’t often rain in summer here.”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这里water 是由名~转化为动词,作“用水浇灌”解释。还可以根据定义、解释猜测词义,根据定义、解释猜测词义时,其提示词一般有be called, that is, is referred to, mean, stand for, namely, in other words等,有时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或破折号、括弧等形式出现。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因果关系、通过生活经验和常识、根据同义、同等或同位关系等猜测词义。2、进行以语义为单位的阅读训练。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项技能是阅读理解深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获取文章一定量的信息之后,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用英语思考”(Thinking in English)的习惯和能力,避免翻译式的理解。3、提高阅读整篇文章的能力。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技能的培养。在阅读过程进行第一步时,教师让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的了解课文大意。一般来说,关键词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 where, what, why, who之类的问题。主题句一般都出现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时也出现在中间),能概括说明该段的主要意思或观点,是文章的骨架所在。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巧,边读边有意识地去寻找他们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上一篇:士官基础课开放教学使用立体化教材研究 下一篇: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教育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