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两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对比调研

时间:2022-09-17 12:30:44

新旧两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对比调研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年龄和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导致其教育认知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行为。本文就此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人士等途径,了解兰溪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认知上的差异。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传统农民工 子女教育 对比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24-01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农民工的观念在发生改变,对当前教育政策的关注度也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但同时,部分农民工对当前的教育政策基本不关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育政策问题并未深入其心中。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是否将子女带到城市及其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的比例基本一致,在带孩子进城的原因上,新生代农民工除了注重城里的教学质量外,更注重对孩子课余时间的管理。

(三)农民工了解子女学习的渠道及其教育预期

新生代农民工较倾向于主动了解孩子的受教育情况,而传统农民工比较被动,对孩子教育关心程度较低。且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对个性培养、道德认知、安全教育更为看重,对子女也有更高的教育期望。

二、结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教育质量,关注当前教育政策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对教育的需求更强烈,接受过新兴思想的他们,更希望子女能够接受城里更好的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摆脱农民工的身份。传统农民工已经是一个趋于老化的群体,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远不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的教育政策的关注度不高。

(二)新生代农民工更侧重孩子的人文教育

在当代,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社会行为模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理念、价值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显个体本位,张扬自身价值,这也体现在他们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偏向性上,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个性培养,侧重孩子的人文教育。

(三)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期望更高

大多数的农民工父母在进城务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明显感受到个人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具有明显正相关的关系,这使得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能让孩子接受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

三、建议

从一定的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其对子女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问题,而政府应当起解决问题的主要作用。以下就从六个方面提出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立足长远看待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因农民工子女居住的特殊性,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上要高瞻远瞩。

(二)弥补现有教育经费拨款的制度性缺陷

政府要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的问题并设立专项教育资金,按实际在校生人数向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划拨教育经费,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务活动。

(三)改善农民工家庭教育环境

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其整体素质,加强他们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意识,为其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提升农民工学校教学能力

政府要在办学经费、建校舍、师资力量方面给予支持,改善民办、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并且优化城郊结合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充实和提高这些地区公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招生能力。

(五)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可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让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有限收费或无偿地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服务。

(六)淡化城乡居民户籍,统一国民身份

目前严格的户籍制壁垒阻碍了农民工子女接受正常的教育,虽不能完全取消此制度,但至少可以不让户籍成为限制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关注子女教育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也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教育让子女摆脱穷困。但现阶段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依旧存在,只有通过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关注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岚.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价值观及其对子女教育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57-162.

[2]叶松.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0-97.

上一篇:论翻译英文体育新闻标题之策略 下一篇:《吕氏春秋》高诱注声训体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