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浅析

时间:2022-09-16 11:48:18

新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浅析

摘要:MTC-DD型新一代电网调度,电网调度自动化,自动化监控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调度自动化,自动化系统之一,不但能满足电力调度的要求,还能应用于自来水及供水管道的监控、大型产业过程(石油、化工)的监控、电气化铁路及地铁供电系统的监控等,本文介绍了MTC-DD型电网调度'>电网调度及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及特点,并就如何更好的运用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型 电网调度 自动化 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237-01

1、系统结构及特点

系统以Winows NT、Windows2000SERVER为操纵系统平台,以ORACLE、SYBASE、MS SQL为数据库平台,所有的应用程序均采用VC++开发工具进行开发,以TCP/IP作为网络通讯协议,采用CLIENT/SERVER软件结构,数据库服务器可运行Windows系统或Unix系统。

监控系统可采用Windows操纵系统、Windows和Unix的混合系统,可运行于各种PC机、工作站及服务器等不同档次的计算机上。

该系统可通过路由器与其它系统集成,如MIS系统、上下级系统、负控系统、DCS系统等,可以用网络方式连接,或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

系统配置灵活,规模可小到单台计算机,或大到由数台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得到不断的扩展。

可方便地与企业信息治理(MIS)系统、调度治理系统(DMIS)、上下级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

2、应用软件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分布性

应用软件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和CLIENT/SERVER结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系统可以在一台工作站或服务器上运行,也可以灵活分布在多个工作站和服务器上,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可以灵活分布在网络中,以便网络中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对重要的应用做硬件系统备份。

应用系统的关键进程会分布在不同的网络结点中,互为备份地工作,进步系统的可靠性。如数据采集进程会分布在2台或多台计算机上运行,当一台计算机上的数据采集进程工作异常时,另一台计算机上的数据采集进程就会自动承担起数据采集的任务。

数据库治理系统对数据库的访问采用标准的SQL语句和ODBC方式,不依靠于某一具体的商用数据库,所以可以选用SYBASE、ORACLE、MS SQL作为历史数据库治理系统,系统升级十分方便。

计算机网络系统对计算机网络结构无依靠性,支持任何支持TCP/IP的网络,结构可以为总线形、星型、树形、环网,介质可以是组缆、细缆、光纤、双绞线等。支持10M、100M、吉网络,为了进步网络系统的可靠性,系统支持双网(2个LAN),同时支持网络负荷平衡。

3、硬件配置灵活

MTC-DD系统支持PC机工作站及高档服务器,支持从单机到网络的任意配置,通过NEB服务器及SCADA系统,企业就能用Internet技术将有关数据提供给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有关部分通过浏览器查询,也可通过路由器远程访问,实现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四、系统主要功能

3.1 数据采集

数据来源: RTU,人工置进,通讯运行参数,标准时钟数据及频率值,与上下级主站系统通讯采到的数据;模拟量: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电流(I),电压(U),功率因数(COS¢),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等;数字量:电网频率(f)、脉冲电度及水位等;状态量:开关和刀闸位置、双位置开关量、保护预告信号、保护信号、事故总信号、变压器分接头位置、装置电源停电信号、通道故障信号,远动系统的自检信号、事件顺序记录SOE、机组运行状态信号、下行通道故障信息等;非电量:水位、发电机及主变温度、油压、气压等。

3.2 数据处理

模拟量处理;条件回零:当某些条件成立时(如线路开断),数据为零;零漂处理:规定数据的零值范围,当数据处于该范围内时,视为零。数字滤波:规定数据的最大正当值及最小正当值,当数据超出范围时,视为分歧格数据被滤掉;

4、系统特点

以Windows NT/2000 SERVER为平台,支持普通微机及高档工作站,支持不同的数据库(SYBASE、SRACLE、SQL SER VER),支持数据库服务器运行UNIX系统;支持双网、双服务器、双通道切换,采用冗余磁盘阵列技术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可采用专线、电话线、光纤及载波,支持广域网通讯;支持多种通讯(CDT、Poling、u4f、1801、DNP3.0及设备供给商自定义的协议等);

5、应用探讨

通过对以上系统的介绍,我们以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及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硬件平台、操纵系统、数据库治理系统上可提供多种选择,系统规模配置灵活,易于扩展、升级、维护,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其它系统集成,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等等,考虑到我国电力、水电系统千差万别,现场情况、技术要求、经济实力,差别很大,因此,MTC-DD系统这些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就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用户可据自身实际情况组合相应配置,力求性能价格比最优,笔者以上拙见希看能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孙德胜,郭志忠,王刚军.配电自动化系统综述[J].继电器,1999,27(3).

[2]陈勇,海涛,叶正明.构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三种基本模式[J].电网技术,2002,26(2).

[3]林功平.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4).

[4]孙福杰,王刚军,李江林.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的比较及优化[J].继电器,2001,29(8).

[5]焦邵华,焦燕莉,程利军.馈线自动化的最优控制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21).

[6]甘忠,董新洲,薄志谦.输电线路自适应无通道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5(10).

作者简介

彭闪闪(1981-),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能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从事电厂及变电站工程的电气一二次专业设计工作。

上一篇:联通校园一卡通业务发展介绍及前景展望 下一篇:探讨小波方法在纹理建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