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6 10:24:57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当前时代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遇到新的挑战。低碳经济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出口量、出口产品竞争力、出口市场准入以及低碳贸易壁垒等各个方面。我国政府应适时积极采取各种政策应对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29-03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英国著名环境专家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耗能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倪晓宁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目的是保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中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向空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超标,温室效应显著,全球气候变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现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一行动,而是全球和全人类的重大行动。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低碳问题,相继召开多次国际会议商讨全球气候问题。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是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十二五”期间,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指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一)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和出口量的影响

我国将逐步丧失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出口量减少。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像化石能源、机电产品等出口量将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低能效、低耗能和低污染的新能源出口量将会上升。现阶段,我国对外出口产业逐步实现了由轻纺到机电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出口产品主要包括轻纺产品、机械运输设备、化学品、橡胶制品、冶金产品等,尤其是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额自2000年以来增长迅速。这些产品中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利用率不高、碳排放量大、复合型污染、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是其突出特点。这些特点无疑与低碳经济所要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背道而驰,出口量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低碳规则的实施必然涉及到出口产品从生产到运输的各个环节。低碳经济要求各环节都要运用生态、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因此,生产商为了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不得不增加各方面的费用投入,包括检测、检验、认证、评估等,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与此同时,对低碳包装与绿色生态包装、标签等方面的支出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必然会削弱产品的价格优势,大大增加出口成本,削弱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对出口市场准入的影响

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我国在全球十大贸易伙伴前四名依次为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针对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所占比重达到78.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比较高,在低碳经济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和强大话语权,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推行高难度、苛刻的低碳规则,会对我国的出口市场准入产生深远影响,在短期内我国出口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四)低碳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出口新的障碍

低碳贸易壁垒主要包括碳关税、碳足迹、碳排查和碳标签等低碳经济衍生品,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新壁垒。

1、碳关税的影响。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美国以环境保护的名义推行“碳关税”,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若征收30美元/吨碳关税,中国对美国将会出口下降近1.7%,当碳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6%以上。虽然现在的碳减排制度还不足以支持碳关税的全面征收,但碳关税已在小范围有限商品品种上进行实践。如果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全面征收碳关税,将严重冲击我国的机电、石油、化学等各个高能耗产业的出口。

2、碳足迹、碳排查、碳标签的影响。碳足迹指的是国际贸易品的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碳足迹进行计算的过程就是碳排查。所谓碳标签是指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只有经历了碳排查才会生成碳标签。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都统计在出口国名下,与消费这些产品的进口国无关。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未推出碳标签。我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连续11年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超过20%,碳标签制度势在必行。不论是碳足迹、碳排查还是碳标签,都会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份额以及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

(一)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近些年来,我国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有上升的趋势,但并不明显。我国出口产品仍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低碳规则,以外力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迅速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政策和资金向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倾斜,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提高国民环保意识

低碳规则强制性的要求各类企业增强低碳、环保意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低碳、节能生产方式,逐步向“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只有绿色产品才具有强大竞争力,从而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提高质量认证标准

我国一直鼓励自主创新,但是因为自主创新风险大、投入高,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并不高。面对国际高标准,唯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成功应对低碳经济规则,不至于被市场所淘汰。

(四)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方面,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高能耗产品,服务业不在其征收对象之内。低碳产品的出口势必会产生维修、检测、保养等一系列附加服务或追加服务,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京都议定书》通过制度规定了二氧化碳等六种气体的排放权,使得碳排放权成为了私有产品和资产,催生了碳金融服务、碳交易市场等衍生品,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我国采取的对策

(一)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支持。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传统的机电、化学、纺织等产业已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我国应该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改进和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限制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能源的开采和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降低出口贸易成本,以应对低碳经济条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三)积极参加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充分利用国际准则保证自身利益

我国是WTO成员国,也是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参与国家之一。我国连续多年实现贸易顺差,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将对我国采取更为隐蔽的贸易保护行为。我国要在世界范围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尤其是低碳规则的制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减轻在碳排放方面的压力,并帮助广大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WTO准则和《京都议定书》相关协议来保护自己。

(四) 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综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各方面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自身要加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拓展新思路、发展新技术,开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转变观念,生产低碳产品,开展绿色营销,制定绿色价格、搜集低碳信息。

(五)建立低碳经济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

在低碳经济基础派生的各类贸易壁垒品种繁多,灵活多变。我国应该尽快由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贸易伙伴低碳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低碳经济规则的研究,及时搜集、整理、跟踪贸易伙伴和潜在贸易伙伴的低碳贸易壁垒措施,分析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类出口企业,以便出口企业采取措施应对低碳贸易壁垒,扩大产品的对外出口。

低碳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定能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开创新的贸易纪录,实现生态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彭永华、刘昕.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质影响与应对思考[J].行政与法,2010,(04).

[2] 贺永华.低碳规则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1,(08).

[3] 唐卫东.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J].物流经济,2010,(07).

[4] 龚韵秋、陈晓庆.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分析[J].中国商贸,2011,(05).

[5] 梁菲菲.低碳视角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12).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案例研究 下一篇:内部控制岗位在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