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9-16 10:03:04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索

摘 要:近年来思维导图成为了日益受到重视的学习策略,将思维导图引入化学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多方面帮助教师和学生拓展思维和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几个方面进行了例谈,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 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00-02

1 思维导图与初中化学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以建立生成学习策略(generative study strategies)的图形组织(graphic organizers,GO)思维辅助手段,借助颜色、线条、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自然的规则,将大量的枯燥信息变成有高度组织性的图。这种手段结合了全脑的概念,使左脑的逻辑思维优势和右脑的形象思维优势都在学习与认知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处理进入他们大脑的任何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已习得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是当前正在学习的知识。每一个信息都可以形成一个思考中心,并且向外发散,形成众多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与中心连接,每个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思考中心,再向外发散,使思维呈现一种发散形的网状图像。这种网状图形,除了增强记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在孤立知识点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广泛而全面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十分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为内容主题,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思维导图的引入,正好可以使学生立足于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将蕴涵其中的物质世界素材描绘在图形组织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探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建立对物质世界正确认识,达到化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应用。

2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2.1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教学设计容易造成灵感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设计过程中思维也是零散的,各种目标常常不能很好的落实。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从中心主题出发,把教学各大环节作为一级主题,发散出去,再逐级细化,形成二级主题等。这样把零散的知识点都通过发散和联想在头脑中形成了全景图继而全面整合知识体系。这样优化的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效率。同时通过一张图能清晰的展现教学设计各个方面,设计过程中还能前后对照,反思重难点设置是否合理,难点能否有效突破等,教学设计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利用思维导图对“中和反应”进行了教学设计。

2.2 引导课前预习,增强互动和效率

课前预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所谓预习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初步的印象,这样的预习固然能够使学生对即将上的课程有所了解,但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预习阶段可以有两方面的应用:(1)制作导学案,由教师设计,为学生呈现清晰的预习要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提高预习效率。例如学习燃烧与灭火前,在预习学案中设计了思维导图所示的问题群见图1);(2)在预习结束后,由学生针对预计成果绘制思维导图,将已理解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表现出来,并且将自己的理解情况用彩色比标注“已明白、有疑惑”等字样或相关符号。该思维导图能够将学生预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生预习“燃烧与灭火”后绘制的思维导图(见图2)。

2.3 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课堂、章节总结或是专题复习时,思维导图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整合加工,一方面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加深对于化学概念与反应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将新知识渗透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和富有逻辑性。

例如,“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在讲授了身边的物质、溶液、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等的基础上,将常见的无机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加以分类,从具体物质的知识到一般概念,把初中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等予以综合和深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和生活生产作一些基础知识的准备。笔者在“酸碱盐”授课完成后通过思维导图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

2.4 优化解题思路,拓展思维和能力

对于复杂的化学题,需要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有效的寻找适用的知识载体破除解决问题中的思维障碍,优化解题的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直观的将知识载体、解题的条件以及相关化学反应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拓展解题思路、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如混合物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采用适当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这类题的能力,如采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指出其中的化学原理,提炼出物质转化的关系,优化解题思路。

例:有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将5.6 g样品跟足量稀H2SO4完全反应生成0.2 g氢气,则此样品中一定含有( )

A.Cu B.Al C.Ca D.Mg

笔者应用思维导图对题目进行分析(见图3)。

3 思考与展望

思维导图策略具有潜在而明确的教学价值,在实际使用这如何发挥该手段的优势依然值得教学工作这不断的实践。

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在操作中尤为重要:其一,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师生之间形成桥梁,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思路反馈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为开展高效教学做好铺垫。其二,积极探索思维导图的用途,将其广泛应用于问题解决。教学过程环节众多,需要教师对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寻找更多的课题,将思维导图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综合问题的解决,潜移默化地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其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阶段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测来掌握化学知识是培养其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思维导图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还有待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英)托尼・巴赞,著.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作家出版社,1998.

[2] Dansereau,D.F., & Simpson, D. D.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The case for graphic representations[J].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9,40(1):104-110.

[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采取有效措施 打造初中英语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