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深化改革提升效益论文

时间:2022-09-16 06:24:06

劳动定额深化改革提升效益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当前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新问题;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策略办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定额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熟悉不够、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劳动者的业务素质较低、分配和激励机制不配套、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劳动定额由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企业行为、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对定额管理的评价和分析、实施动态管理,促使定额管理规范化、激发全员参和定额管理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劳动定额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和极为关键。一要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二要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四要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五要强化对定额管理的评价和分析,六要实施动态管理,促使定额管理规范化,七要激发全员参和定额管理。

论文:企业管理;劳动定额;动态管理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它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产量定额。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二是时间定额。即劳动者生产单位产品必须消耗的时间。劳动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定员定岗以及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定额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和极为关键。

一、当前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不断发展,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功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熟悉不够

目前,不少企业普遍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熟悉不到位,认为仅凭劳动合同、责任制等办法能完成生产任务即可,很少去考虑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和优化,没有很好地调动起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一定影响。

(二)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有的设专职人员,有的则兼职,而许多基层单位,兼职也没有设置。另外,缺乏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和程序,影响了劳动定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劳动者的业务素质较低

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受员工素质和行为的影响较大,目前企业劳动定额人员中,或者缺乏和现代定额管理有关的相应知识,或者未经过系统的劳动定额专业培训,或者缺乏劳动定额工作的实践经验,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分配和激励机制不配套

在企业内部分配中,可能会出现劳动定额完成了,但由于其他效益指标没完成而得不到超额工资,或者劳动定额没完成,而效益指标完成了反而多得工资。这种分配制度导致部分人产生“劳动定额不起功能”的观念,也就难以发挥劳动定额的激励功能。

二、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策略办法

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当前,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

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劳动定额由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企业行为。政府应由过去的“管制”者变为“服务”者,并要借助政府的权威,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转换生产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

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直接为降低劳动消耗服务的,它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功能。企业作为劳动定额标准的直接实践者,假如缺乏积极性,定额管理工作就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要转变全体职工的观念,充分熟悉劳动定额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定额管理出效益”的意识,把定额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配备专职定额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定额管理机制和公司内部分配机制有机结合。要根据各个工序的特征,全面把握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用工的关系,确保管理制度科学严密,符合航空仪表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

(四)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

定额管理涉及许多生产技术知识、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涉及职工的经济利益,政策性较强,其专业性和职能决定着定额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并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定额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定额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定额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制。对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使定额管理人员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五)强化对定额管理的评价和分析

建立科学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评价和分析,全面把握生产计划、工段、工组、职工实际的定额水平,找出影响定额管理的因素,进一步采取技术和组织办法,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劳动效率。

(六)实施动态管理,促使定额管理规范化

定额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各工序的统计系统,实现对定额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要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的定额水平探究,逐步建立和生产计划、劳动用工、定额计划、工资分配相联系的定额综合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劳动定额在执行、考核、修改上的严厉性和权威性,使劳动定额真正起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

(七)激发全员参和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制定后,要经过广大职工去贯彻执行,并在生产实践中予以检验总结。因此,定额管理工作绝不仅仅是定额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事,而是全体职工共同的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贯彻执行、考核、修订完善都要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取得大家的支持,促使定额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范存良.有关搞好国有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探索[J.经济师.行业经济,2004,(4).

尹国富.有关国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思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4).

[3桑华.新时期劳动定额管理的若干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

[4杨德民.劳动定额管理的定位和发展[J.航天工业管理,2003,(5).

[5安鸿章.劳动定额管理的新特征和新趋向[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1).

上一篇:市开展旅游生态建设年动员会议讲话 下一篇:环城森林建设生态圈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