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16 04:21:15

瑞舒伐他汀对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97例ACS患者,按合并心律失常与否分为对照组(n=47例)和合并组(n=50例),均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以及Bcl-2、C-myc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TC、LDL-C、TG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合并组的hs-CRP、IL-18以及C-myc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在有效降血脂作用外,抗炎、抗凋亡作用显著,可能是其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作用机制。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律失常; 瑞舒伐他汀; 血脂;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已成为临床并不罕见的一种心内科急症性疾病,其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1]。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ACS病死率,并且这种获益可能不是单一通过其降低胆固醇作用而延缓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实现的。据临床调查统计,ACS患者频发及持续心律失常是其病死率明显增加的原因之一[2]。据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尤其是瑞舒伐他汀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药理作用机制[3]。本研究选取97例ACS患者,从炎症反应(hs-CRP、IL-18)和细胞凋亡(C-myc、Bcl-2)两方面探讨瑞舒伐他汀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10月本院收治的97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关于ACS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肌病病史、左束支传导完全阻滞、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以及有其他调脂药治疗史患者。按合并心律失常与否分为对照组(n=47)和合并组(n=50),心律失常定义为患者无心律失常既往史,住院后予以相关检查发现合并有心律失常。对照组: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5±11.7)岁;STEMI 5例、NSTEMI 16例、UAP 26例;服用硝酸酯类药物44例、服用ACEI 23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32例;行PIC治疗16例。合并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4±11.9)岁;STEMI 6例、NSTEMI 15例、UAP 29例;服用硝酸酯类药物46例、服用ACEI 25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33例;行PIC治疗19例。两组在性别、疾病构成、年龄、基础治疗及治疗前血脂指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治疗,每日睡前顿服,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1.2.2 检测方法 入院时第2天、第14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hs-CRP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IL-18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myc、Bcl-2表达。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TC、LDL-C、HDL-C、TG等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LDL-C、TG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和凋亡反应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合并组的hs-CRP、IL-18以及C-myc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致命性心律失常是ACS患者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AC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为:(1)心肌缺血、损伤以及坏死等可增加心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使得血循环中的脂肪酸和儿茶酚胺浓度增加,影响心肌自律性及其应激反应;(2)心肌缺血或者出现梗死后,心脏交感以及迷走神经关系失衡,RASS系统活性异常等均可引起心肌电生理特征的改变,使得心电活动不稳从而诱发心律失常[4-5]。

hs-CRP在体内含量甚微,是非特异性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敏感性、易行性等特点;IL-18是一种多效应分子,生物活性多样。已有多种学说证明hs-CRP、IL-18参与ACS的形成和发展[6-7],这两种典型炎性因子是预测ACS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CS患者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凋亡是缺血或者是非缺血性心肌细胞自然死亡的一种形式,在心室重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cl-2过量表达可导致细胞对死亡诱导性刺激的耐受力明显增加,促进和遏制细胞的自然程序性死亡。C-myc蛋白在生长因子充足时,具有促细胞增殖分裂,抗凋亡的作用;在生长因子不充足时,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分裂,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AC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和凋亡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合并组的hs-CRP、IL-18以及C-myc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目前研究表明[8-9],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效果显著,其机制发挥是通过下调交感神经张力,使得内皮细胞活性增强,促进NO合成,显著改善缺血心肌cell的局部状态,从而提高心肌cell的稳定性;亦可调节脂肪酸构成以及肌纤维膜生化特性,使跨膜离子通道特性发生转变,直接影响患者心室的传导性以及兴奋性;还可通过减少缺血性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心肌细胞肌浆损伤以及细胞内钙超载,保护因缺血而诱发的阵发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效应[10]。本研究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TG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存在显著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可能是引发及持续心律失常的原因;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在有效降血脂作用外抗炎、抗凋亡作用显著,可能是其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范群雄,张涛,唐雪梅,等.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调脂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1789.

[2]杨丽丽,寇惠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535.

[3]张秋林,魏延津,尹传贵.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新医学,2012,43(3):152-153.

[4]黄景,熊龙根,李国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35(4):411-412.

[5]郑婕,田建会,丁思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2):153-155.

[6] Ariyarajali V,Dawe D E,Iilialem A.Is tliere a rule fur statins in fihrillatiunl[J].Pacing Clin Eleetrutaliysiol,2009,32(8):1063-1072.

[7]刘红莉,杨良瑞,高琴.瑞舒伐他汀对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72-173.

[8]滕浩,孙晓,张曼.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2,35(6):522-523.

[9] Vedre A, Uurm H S, Froehlic J B,et al.Impact of priorstatin therapy on arrhythm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from the ulobal registry o1 acute coronary events, GRACE)[J].Am J cardiol,2009,104(12):1613-1617.

[10]王新,郭磊,薛兆强.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0):51-852.

(收稿日期:20114-01-23)(本文编辑:蔡元元)

上一篇:女性乳腺健康体检800例发现早期乳腺癌12例调查... 下一篇:15万字情书谱写“康巴奇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