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与预防途径分析

时间:2022-09-16 04:04:27

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与预防途径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与预防途径。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型肝炎43(27.6%)例,乙型肝炎95(60.9%)例,丙型肝炎18(11.5%)例,研究各种肝炎传播的途径,探寻预防途径。结果:针对不同的病毒性肝炎,可选择不同的预防途径加以控制,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染。结论:对病毒性肝炎做好预防,可控制病情进一步传播和蔓延,综合预防措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控制传播;病毒性肝炎;预防途径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也被称之为肝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7种主要类型。由于我国人口稠密,流动性大,再加上人群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导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几率呈上升趋势,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1]。本文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4例,女62例,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5±3.9)岁,其中甲型肝炎43(27.6%)例,乙型肝炎95(60.9%)例,丙型肝炎18(11.5%)例。

2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遍及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具体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7种常见类型。我国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其中甲乙两型所占比例最大,危害最重。甲乙丙型肝炎病毒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疫苗接种工作和输血筛查之中,但是上述三种类型的疾病仍严重威胁全球数以万计人群的生命健康,三种肝炎病毒的主要特点详见表1。

表 1 三种肝炎病毒的主要特点

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全世界感染病例

150万/年

慢性携带者4亿(1.25亿中国人)

携带者1.7亿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血液或其他体液

血液

全世界年均死亡例数

4500例/年

100万/年

不详

是否具备预防性疫苗

3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1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2]

3.1.1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临床输血、血制品或血清、血源性注射都会导致传染。研究显示,微量肝炎病毒血液即可导致病毒性肝炎大肆传播。

3.1.2 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被肝炎性病毒感染后未进行彻底消毒或科学处理,则可引起传播,血液透析患者是病毒性肝炎传染的主要对象。

3.1.3 胎源性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若孕妇是病毒性肝炎的携带者,则可将病毒通过产道与新生儿进行垂直传播;妊娠分娩时期患有肝炎的患者也会对胎儿造成传染;另外、性滥交、异性恋、同性恋等也是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重要途径,家庭夫妻间可传播。

3.1.4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昆虫叮咬传播

若他人与病毒性肝炎携带者的唾液、尿液、血液、胆汁、乳汁以及其他感染物品、器具等进行长期过密接触,都会导致感染,皮肤破损或粘膜都会感染,其中的口对口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而在亚热带以及热带地区,蚊虫或其他吸血昆虫也是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3.2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3]

3.2.1 控制感染源

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周围人群出现黄疸症状并逐渐严重化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携带者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衣服、餐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他人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穿戴好防传染衣物和帽子、口罩,争取给患者做好早期治疗,防止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嘱患者卧床休息,配合治疗。

3.2.2 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过针头、注射器、刺血针等要进行严格消毒,认真贯彻消毒室的操作制度和流程,严格采用一人一针一管注射,避免交叉感染。

3.2.3 规范输血、血清等制度

医院要建立健全输血、血清检测规范制度,并对临床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宣传,使其深刻认识血液传播的危害性,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医院血液科的相关制度,防止出现血液感染情况。

3.2.4 做好日常生活指导

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注意给患者保暖,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防止病情恶化。告知其要保障充足的睡眠,舒缓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压力,当其疾病治愈,肝脏功能恢复正常时,可回归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3.2.5 做好用药指导

叮嘱患者不可随便用药和私自增加药量,在治疗期间,也不可以随便停止用药,要按照医生指示科学合理服药。针对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需要适当的向其讲述本院治愈成功的案例和心理咨询,以便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

3.2.6 做好健康宣传和教育

病毒性肝炎并不是无法控制的疾病,只是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报刊、书籍等方式向患者介绍与之相关的预防知识,适时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吸血等蚊虫叮咬以及性生活不健康的情况,要给予特别的教育,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引导人们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便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4]。

参考文献

[1]曹晓东.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与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227-228.

[2]马光华.浅析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预防[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8):10-10.

[3]李兴旺,陈志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传播途径及社区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2001,4(10):762-763.

[4]黄牧,尚群,吴颖等.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模式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4,20(4):76-78.

上一篇: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下一篇: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