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16 03:38:45

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在当前的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施工的质量对于工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所以在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土建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建议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被大量的使用,加之其具有明显的特性———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明显的可塑性,以及能够和钢筋牢固的结合成坚固、耐久和抗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性,所以,长期以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水平与新型建材的不断出现,土建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水平正在不断的成熟和提高。尤其在最近几年,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新技术与新建材冲击了传统的施工技术,较好的突破了传统施工技术的技术约束,使施工效率和施工效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控制、配料与搅拌

1、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首先是水的质量要求。在土木建筑的混凝土拌制与养护当中。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以及沼泽水均不可以使用,而对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土建工程不可以使用海水;其次是水泥的质量控制。通常水泥种类根据用途与作用可以分成: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以及特种水泥三种。土建工程一般使用通用水泥。在具体使用水泥之时一定要区分出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熟悉其性能与具体使用方法;最后是骨料的质量控制。在土建工程中,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针对混凝土用量非常大的土建工程而言,它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因此,砂石骨料的质量优劣关系到能否适应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以及混凝土具体要求,从根本上会影响到土木建筑物的质量与造价。

2、混凝土配合比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水泥用量大、内外温差大、温度收缩应力大,很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此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必须保证科学、合理、正确。依据相关规定,混凝土需要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设计配合比,并依据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方式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实验、配比,以满足工程耐久性、强度等要求。配合比的设计应经济、合理、科学,不得依靠经验进行配合比。而往往实际施工中,有些现场作业人员投机取巧,不经过官方机构试配,常常依靠经验试配,或提交试配材料与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不同,因而埋下隐患,危及工程质量。

3、混凝土的拌制

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操作人员往往没有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重量核算与控制。材料的重量需要进行控制,每种材料都需过秤。而施工中,也往往容易出现加水过多的现象。加水过量,将导致混凝土在其硬化以后,混凝土内将残留多余的水分,从而形成了水泡,水泡在经过蒸发后,混凝土内将残留许多气孔,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对于混凝土的搅拌,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时间,其指混凝土全部原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开始,直到搅拌结束。而在实际施工中,其搅拌时间往往不足,从而使混凝土混合不匀、易和性不够、颜色不匀等。

二、混泥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以先自然流淌、水瓶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为浇筑流程。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固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2、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设置的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到25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3、混凝土养护技术

当今我国土建工程施工,多以泵送混凝土的模式施工。施工时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还有缩短工期的作用。然而往往许多建筑施工时,在对振捣、配比、原材料等控制时,容易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建筑工程对于工期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足,将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作业人员对混凝土的养护措施需要加强重视,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混凝土的硬化与凝结,是由于水和水泥所产生的水化反应结果。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需及时洒水养护,让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因风吹、干燥、暴晒、寒冷等自然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裂缝、非常规收缩等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得到充分水化,混凝土的硬化得到加速。

4、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5厘米。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三、加强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1、注意水泥水化热对工程结构物的影响

土建工程中水泥水化热在放热过程当中,它放热的速度与放热最高峰时释放出来出的热量,会对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的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4]。如果水化过程太快,就会导致温度变化大,进而对土建工程的工程结构物的总体质量产生直接威胁。因为温度变化起伏大,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极易产生裂缝,会使得工程结构物的性能降低很多,最终使得工程结构物的经久耐用性达不到要求。

2、注意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土建工程的混凝土制作过程当中,由于混凝土的配制会受到施工条件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在原材料质量较差、施工非常不规范以及缺乏有关制度保障,还有可能表现在混凝土配料比和具体设计方案不一致等方面,使得混凝土质量强度整体不达标。

3、注意混凝土浇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混凝土进行浇灌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在浇灌之前选择混凝土的运输方法,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不是和模板完全相贴,而钢筋、预留孔洞或者支架等部件能不能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因为这些影响虽然看起来对工程结构物影响不是十分大,并且非常繁琐,所以一定要在混凝土浇灌时引起重视。

结束语

目前,在国内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混凝土的搅拌、浇筑以及养护上面的施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化和技术化,因此需要施工单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中,只有强化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辉,高斌彬.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风,2011(7):12-14.

[2]顾大伟.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2012(5):90.

[3]李峰,夏岩.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2(7):170.

上一篇:谈海南博鳌.亚洲湾项目的设计 下一篇:论述深圳市某海堤工程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