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肌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6 03:22:29

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肌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对慢性肌紧张性头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9%,对照组总有效率38%,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抗抑郁药;慢性肌紧张性头痛

肌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也称肌收缩性头痛或精神性头痛,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也是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约占头痛病人的90%。本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临床上治疗紧张性头痛的药物不少,但缺乏特异性。本文总结2000年3月~2004年5月的门诊病人,采用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肌紧张头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76例,脱落4例(经济原因2例、外伤1例、手术1例),实际完成72例。其中实验组38例,年龄19~60岁,平均32.6±9.46岁,其中男16例,女22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3.2±1.82年。对照组34例,年龄21~58岁,平均30.8±9.04岁,其中男14例,女20病例,病程8个月~6.1年,平均3.4±1.90年,两组以上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1998年制定的《国际头痛新分类法》[1]中紧张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脑电图及其他相关检查,除外颅内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颅脑外伤后遗症、低颅压引起的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以及因牙、眼睛、鼻窦等部位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头痛。排除抑郁症、焦虑症、物质依赖等精神疾患。

1.2治疗方法按就诊次序,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1周停止使用原有药物。抗抑郁药物(赛乐特、百忧解、喜普妙),每日早餐后口服1次,20mg,1周后视病情及不良反应可加至40mg,连续服用6周。确有严重失眠者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合并使用其他中西药物。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如正天丸(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次6克,每日2次、头痛片(新加坡新日制药厂生产),1次2片,每日2次,每疗程2周,连服3个疗程。头痛显著时临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泡腾片等,严重失眠者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1.3疗效评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各测评1次。在统一指导语下,由患者自行完成,对不明白问题由医生给予解释,无文化者由家属代做。临床疗效评定按4级评定:痊愈:头痛完全或基本消失;显著进步:头痛明显缓解;有效;头痛略有减轻;无效:头痛无改善。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全套及心电图检查。

1.4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定实验组痊愈14例(37%),显著进步9例(24%),有效7例(18%),无效8例(21%),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34例痊愈3例(9%),显著进步5例(15%),有效5例(15%),无效21例(62%),总有效率为3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前后SCL-90评分比较结果见附表。

实验组治疗前后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不明显(P>0.05)。大部分患者于治疗10天~2周起效,4周后疗效显著。

2.3不良反应根据TESS量表评定,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口干3例、恶心、胃部不适2例、头昏2例、便秘1例。另2例服百忧解后因胃肠道不适,改服喜普妙及博乐欣后无不良反应。对照组:胃肠道不适2例(正天丸1例、头痛片3例)。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和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

3讨论

慢性肌紧张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属多因素疾病,与个性、长期的紧张疲劳、不良精神刺激有关。发病年龄多在30岁前后,女性多见。

疼痛部位以双颞部为主,后枕及全头部次之,偶然限于一侧,程度上以轻至中度为主,性质呈持续性、弥散性胀痛、钝痛、压迫或帽带箍紧、若在枕部,患者一般有颈部牵拉、发僵、酸痛。虽有起伏,但经常存在,各种相关检查无异常发现。未经治疗难以缓解。目前主要应用止痛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成药治疗,也有应用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的肌肉松弛剂。虽然能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作用短暂、有限。本症患者除疼痛之外,还常常伴有头昏、失眠、焦虑、抑郁、躯体和内脏不适等症状。有人主张[3]抗抑郁药和抗抽搐药可以作为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

实验组使用的均为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属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5―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博乐欣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双受体回吸收抑制剂),对其它神经递质的影响较小,本类药物已广泛用于抑郁和焦虑的治疗,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通过10天~2周左右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头痛开始缓解,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同时下降,而对照组在头痛,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改善不明显。实验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和同期对照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4周后疗效更为显著。而且对伴或不伴有抑郁状态的肌紧张性头痛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定: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TESS量表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有:口干、恶心、胃部不适、头昏、便秘等,均在治疗1周内出现,2~4周内消失或减轻,2例因服百忧解后出现胃肠道不适,改服喜普妙及博乐欣后无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血常规、血生化和心电图的异常。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对慢性肌紧张性头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安全、副反应少。

4参考文献

[1]匡培根.国际头痛新分类法.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8,4(2):13

[2]汪向东,王希林,马红.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1

[3]Verma S, Gallagher RM. Evaluating and treating co-morbid pain and depress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2000,12(2):103

[4]Aronoff CM, Evans Wo. Doxepine as an 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 J Clin psychiatry, 1982,43(6):32

(收稿时间:2006-12-24)

上一篇:中学生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分析 下一篇:结构式家庭疗法结合氯米帕明对儿童强迫症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