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高中语文课本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时间:2022-09-16 03:11:54

紧扣高中语文课本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摘 要】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对高中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已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作文 课本 挖掘 素材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我也始终有着这样一种感受,语文课本,它是一座富矿,是一口深井,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自然地激发。于是,语文书中的许多课文自然就成了我们构思写作内容的素材,开掘创作灵感的源头。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也为我们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师生过于关注外面的精彩,却忽视了身边的美丽;专心挖掘外面的金子,却忽视了身边的宝藏。只有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以书本为中心,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并加以运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教学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那么,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和运用学生写作的素材呢?

一、积累丰富素材,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前,新课标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这就为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方面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积累课文素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高一时候起,我在指导学生积累的时候,并不满足于让学生摘抄优美段落,而是要求学生在看书的时候,读到真正打动自己的内容时,仔细的品味,然后再抄下来,及时用自己的文字概括到作文积累本,并写出自己当时的感想体悟,如可以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来简述该材料的大致内容。这样的文字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到写作时才会真正为自己所用,不至于出现事例与观点不一致的现象。对于较为熟悉的事例,记住几个关键词即可,以便于日后回忆。不要认为这些记录是多此一举,很多学生对于当时看过的事例,自以为已经记住了,其实这是盲目自信。因为人们看过一次的材料,一两个月之后,十之八九会遗忘,一到要用的时候,很难想起来。所以,我们不仅要广泛阅读材料,还要及时采集素材,这样才能真正牢固的占用这些素材。例如学了《鸿门宴》以后,一位学生从现代人的团队理念切入,写出刘邦成就千秋大业的原因,他这样写道:“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又如一位学生在学了庄子的《秋水》,听了老师介绍“钓于濮水”这个故事时,演绎了这则素材。他这样写道:“庄子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坦然生活。茫茫大雾中,依稀看见一叶扁舟,一位老人正持竿垂钓,他就是放弃楚相的庄子。河水汤汤,庄子静坐,脸上挂着微笑,他清楚自己不是当官的人选,并且当官也不是自己所长,要不然,今天所看到的庄子将是一位官场中的庄子。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走适合自己的路,过着淡泊宁静的幸福生活。”

事实上,我们阅读积累,不能仅是为了满足于找几个名人的事例,为写作补充一些素材,而必须将素材性灵化。只有让自己有所震撼,阅读主体的心灵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写作的敏感度才会提高。也就是说,要让素材真正浸润着阅读者的情思,这样的素材才能真正成为写作的源泉,否则就是一潭死水,缺乏生机。

二、充分开发利用课本,扮靓写作语言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也规定,写作的基础等级是“语言通顺”发展等级是“有文采”,就是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由此可见,写作时,没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制成一件适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文的语言呢?

扮靓作文语言不仅是作文课的事,也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课上应该加强内化课文词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的作文练习,课文是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材料,选在课本里的文章,一般都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特色,有些篇目还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因此在阅读表达课上,应该结合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设计写作语言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一些语言写作方法。作文的语言能力虽不能用“短、平、快”的方式迅速提高,但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采取有效训练方式和手段,从局部入手进行分解训练,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强语言的感受与积累。充分利用教材,切实落实熟读或背诵的工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语文教学时要切实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对文学作品诵读的要求,注重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尤其是大纲要求背诵的古文20篇,诗词50首必须熟读成诵,达到感受和品味其语言的目标。

(2)加强段的读写练习。对学习课文的语言和练习写文章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特色,往往突出表现在某一段或者几个段里。这些段能用精练的语言文字表达深邃的含义,富有感人的表现力,成为全篇的精华段,可以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因此,选取这些精华段作为语言练习的重点,联系课文进行片段写作练习,容易收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较好效果。

(3)强化修辞。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色作文语言和提高文章品味的重要手段。修辞用得好,文章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沉闷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文章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教材里有着丰富精彩的修辞语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如比喻能使对象表现得形象真切,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引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和说服力,这些都是中学生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三、多角度审视,把素材运用得与众不同

多角度挖掘素材的内涵,寻找材料之间的交叉点,对材料进行边缘化处理,写出个性化的材料,这就要求我们还要对素材有独特的感悟与加工能力,做出个性化的分析,使其与众不同。很多时候,一个材料并不是只能写一篇文章的,特别是理解深刻的材料,完全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来。也就是说,一个素材,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去切入。考场上,无论你是准备了充足的素材,还是贮材不足,都有一个根本要求,那就是,你尽量地、巧妙地把你所熟悉的材料和作文要求结合起来。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能自圆其说。这个圆,不是撒谎,是有理有据的靠近。在这个情境中,不要认为自圆其说是种狡诈,在高考作文中,自圆其说,是一种能力,也就是把平时存贮的素材转化为高考作文题所需要的题材。因此,在这里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在回顾熟悉的素材的同时,加强用材意识,学会在考场上对备用材料挪移、嫁接和抽取,即会“活用素材”。

如关于话题“幸福与生活”,你可以写范仲淹仕途不顺,怀才不遇,面对洞庭烟波浩淼,感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大幸福;也可以写阿Q“精神胜利法”虽然遭鲁迅先生猛烈鞭挞,但其中的自我安慰,容易满足,对于现代社会中心灵十分脆弱的人,却不失为一种自我减压的好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头再来,才能唤回自信,找回快乐,无愧于短暂的人生。在最后的议论中,你可以说:“什么是幸福,自古以来看法不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均可得出不同的答案,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境,只要转换思维,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看待问题,将得到另一种幸福快乐。”“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没有高山的挺拔,你可以做苍劲青松;没有大海的澎湃,你可以做翻腾的浪花;没有蓝天的辽阔,你可以做祥和的白云”。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说,换一种角度思考,立足于文本知识,你不难从中挖掘到其中的辩证关系,以现代眼光重审前人的“幸福生活”。

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是积累材料的宝库,是传授章法的“例子”,是揣摩写作的标本,是认识生活的桥梁,是激发想象的触媒,是学习语言的捷径。我相信,“以课本为本”,充分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坚持积累与训练的结合课本资源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平台。

作者单位:云南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涵泳生活 第5期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读者和读物关系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