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教学 激发写作兴趣

时间:2022-08-22 02:11:08

紧扣文本教学 激发写作兴趣

内容摘要:如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关键。在过去的文本教学中,文本教学就是课本教学,作文教学就是作文教学,好像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教师对文本的讲解仅限于知识的讲解,不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能利用文本教学来指导作文。本文就如何把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阐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文本教学 作文教学 积累和借鉴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本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习作与阅读的脱钩。简单地认为,文本阅读教学就是课文教学,作文教学就是作文教学,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联系,人为地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此造成一个局面,学生不重视文本教学,写到作文不知从何下手,而在新课程语文标准中,要求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使阅读教学更好地为写作服务,通过写作提高我们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这也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作文就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看到的书多了,自然而然,接受的语言就多了,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象了。而我们语言教育者的工作就是在指导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有效地掌握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面对写作,很多学生是搜肠刮肚,抓耳挠腮,还是无法下手。究其原因无非是一无素材,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无积累——有米也不会炊。作为教者,在立足于现有教材,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就需要将平时的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初中三年,语文课本上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文字合乎规范,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具有典范性,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不妨抽空把课本重新翻一翻,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你的作文构思,同样可以取得成功。说白了,就是要激活写作思维,写出成功之作,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累”与“借鉴”两大法宝。而这两大法宝的占有与利用又必须立足文本,以教材为出发点。

一.积累。积累是最好的写作突破办法。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任何事物要产生飞跃的关键。俗语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自己“腹中空空”,自然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总是以“巧妇难为无米之饮”为借口是站不住脚的,而是“笨妇难为有米之饮”,是为自己的肤浅作的一种无奈的狡辩。你对文本中的课文不加深入地理解,无法从文本中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也就谈不上写作材料的积累。丰厚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丰厚的积累呢?

首先,对语言材料的积累。一篇学生习作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动笔之前对材料的选择。“温故而知新”,把学过的课本找出来,以往你没有想过的问题可能在你回归文本的过程中重新“激活”出来。教材中有大量的语言表达的优美模式另外从课外补充写作源泉,尽量做到每天读一篇经典的、精美的时文,积累思想、情感和词语,积累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努力使自己从贫乏走向丰富,逐步从肤浅走向深刻。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形象材料,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文本素养的重要构成,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这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

其次,对写作技法的积累。平时通过课文(特别是“三大文体”)的学习,从中领悟一些写作章法和技巧,我们都要进行系统归纳,便于自己在写作中运用,以促进我们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这样看来,影响我们作文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有两点与文本有关。一是该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借用一些“现成”的语言材料来装扮我们的作文;二是我们该如何借助一些属于作家创造层面上的一些技巧来改进我们的作文面貌。有了积累,才谈得上化用、采用。通过多种渠道的积累,学生胸中有“材”,“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样可以写出考场满分作文。

二.借鉴。借鉴也是写作突破的重要手段。“有样学样,没样学世上”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借鉴就是向最好的东西学习,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的办法,很快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足,节省摸索的过程和时间。实践证明:在人类的各种行为中,借鉴是产生飞跃的第二大途径。而对作文而言,要得到快速提高,借鉴却是第一途径。

本人非常重视范文的借鉴作用。我认为:言教与物教相比,物教永远胜于言教,所以才有“身教胜于言教”的真理。“物教人”是流传千古永不衰竭的一句教育名言。在作文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好文章,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并鼓励学生借鉴写作,马上就能产生突破性效果。对基础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没有经验,不知所向,借鉴好文章就像跟着大人走路一样,克服了恐惧心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种借鉴,起到引路和“拐杖”的作用;对于毕业年级学生而言,几经摸索而找不到出路,会充满彷徨与迷惑,借鉴好文章就像在黑暗中见到阳光,一瞬间豁然开朗。这时的借鉴,除了能指引迷津,更多的作用是促进升华。

立足文本,借鉴文本,能够快速提高自己。借鉴文本方法主要有三种:

1.“借思路”。思路决定着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质量。虽然作文一般要求有头有尾,逻辑清晰,前后照应,但由于作者写的事不一样,说的理不一样,或者表露的感情不一样,这就要求文章应该有其不同的体制。在了解这一点的前提下,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写作思路,让学生选择尝试使用。

2.“借材料”。我们说材料是靠积累的,这是事实。怎样才能充分理解可以材料、利用材料呢?一个十分有用的秘笈:“移花接木”。所谓“移花接木”,就是将有花的枝条嫁接到另外一棵树上。这种理论应用到写作中,就是将文本中的材料提取你认为有用的某部分放到你的文章中来。有时候,你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在积累的材料中提取好几样材料重新组合起来,写出你的文章。

在作文写作中,通过“借材料”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每年的中考中,都有大量因运用“移花接木”术取得满分的作文。这里不再举例。

3.“借写法”。编入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作品,具有很强的典范性。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文本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言语的品味,文本思想的深度解读,而对于文本中蕴藏着的灵巧的结构,精妙的写作手法却往往忽略了,因此我们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有意加强这方面的了解,立足课文内容,捕捉文章中写法知识的精妙点,以此来指引我们的写作。简而言之,就是“借写法”。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合作,紧扣文中第六、七段的内容,在分析中获得了有关写人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1)交作对象。(2)文章的中心:表现人的特点。(3)学会以事写人的方法:选择典型事例、注意点面结合、从多角度表现人物的特点。

在和学生学习过《口技》后,学生懂得了“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的写作知识:以景衬人,以物衬人。

就这样,慢慢地实践,我摸索出“探究写法片段训练连段成篇”的作文教学模式。即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获得写法知识,再通过片段强化训练,最后课外自主连段成篇。

三.融“我”进文。学习文章,既要能从文本中跳出来,即凭一个局外人身份对之做理性的分析,如分段,段意的概括和中心思想的归纳等;更要能进入文本,即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忧共喜,在感情上融入,用灵魂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课文。“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激活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但依托文本才是出发点。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这样就可以找到作文教学的活水源头,让这股“活水源头”像甘泉一样,滋润孩子的心田,激活孩子的思维,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提高学生的作文习作水平需要教师做好文本和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吸收语言和写作技巧的营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能够写出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的文章。

参考资料:

①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钟启泉等主编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ISBN号】7-5617-2703-8.

张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堡中学教师。

上一篇:浅谈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 下一篇:浅议语文教学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