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连线 第24期

时间:2022-09-16 02:59:09

新闻连线 第24期

美国会采取清晰的台海政策?

台湾“立法院”通过“公投法”后,12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表示,美国反对台湾举行任何会改变台湾地位或走向独立的公投。12月3日,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仑重申,美国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湾地位的行动。有人分析认为,鉴于两岸目前的紧张局势,美国或会采取清晰的台海政策,您对此如何看?

吴心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美国的对台政策本身就充满矛盾。一方面它支持“一个中国”,不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另一方面也向台湾方面提供军事上的支持,而且在近年来也提升了和台湾的政治关系。“”势力事实上是在利用美国政策本身的矛盾、利用美国的支持,在推动其“”议程。但是,美国的对台政策有一个限度,就是希望不要在台海地区发生一场大规模的冲突。如果台湾要走向独立的话,冲突不可避免,这就挑战了美国的政策底线。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最近我们在上作了一些很明确、很充分的立场表达以后,美国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也做了一些口头上的表态,包括一些外交上的运作,向台湾传达了一个信息,不支持推动“”的公投。

尽管美国作出了这种姿态,我们看到还有几点是不足的。一个就是在布什政府内部还存在着很强大的亲台势力,这批人实际上甚至包括支持,而且在美国的公开表态里我们看到,没有用“反对”“”,而是用“不支持”的措辞。更重要的是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军事交流还在继续进行,一点都没受到影响。这样的话,美国事实上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来体现它“不支持”的立场。

今后一段时间,美国的对台政策如何变,我想一方面取决于台湾岛内的形势发展,是不是推动“”的意愿有所下降,如果没有的话,美国必须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加明确的表态和实质性的动作。另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大陆的反应,特别是这次总理访美,应该是个很突出的问题。中国方面已提出要美国明确反对“”,停止对售,不同台湾发展官方性质的关系。今后美国会不会对中国的要求照单全收?鉴于美国过去的做法,我认为不可能。在上,美国对中国更多的是“口惠而实不至”,美国在今后还是会保持一种模糊立场。

香港经济回暖与内地

香港特首董建华12月3日赴京述职时称,香港经济已复苏。同时,我们关注到,在11月下旬香港财政司长唐英年到上海、浙江走了一圈,12月2日,香港主办的“CEPA中小企商机博览”也广受关注。这些说明CEPA已步入实质操作阶段。那么,香港的经济前景究竟如何,与内地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双赢?

石齐平(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暨亚太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首先看一些比较主要的经济指标,如失业率、股市、经济增长率,这些指标在最近一两个月来相对于三四月以前来讲在好转之中。从这个层面讲可以认为香港经济确有复苏的迹象。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就是说香港是否可以从这几年来经济衰退的谷底往上上升,还有待观察。

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以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对香港或者内地各省市而言都是好事,因为它提供了双方更多经贸往来的可能性。如果说在CEPA之前,香港与内地存在着资本移动、人员往来或产业投资上的一些限制、障碍,CEPA就意味着这种限制和障碍在松绑、放宽。CEPA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架构。至于具体来讲究竟会好到一个什么地步,也就是说究竟会给香港或内地省市创造出多大的双赢,要看双方在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而定。

具体地讲,上海与香港之间,从上海的角度来看,肯定有与香港在很多领域合作的意愿。因为上海发现香港具有不少上海缺乏的东西,比如高级人才、服务人才。上次上海市长来到香港,就表示上海欢迎香港在服务领域上同上海进行更多的合作,包括机场管理、货柜港运作、金融专业人才等人才的引进等。这个上海看到很清楚,对其是好事,对香港来讲也未尝不是好事,这可以为香港拓展更大的空间。但就香港本地市场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取的作用并不大。因为它没办法刺激香港的需求和带动香港的就业。

内地其他各省也和上海一样有这种意愿,但其关系能发展得如何,要看内地某省、市的经济结构与香港经济结构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定。所以,短期的景气,表现在数字上有好转的迹象,反映出中央施放出相关的经济上的“大礼”对香港经济的恢复多少取到了正面推动作用,个人游也带来了活络的气氛。但是从长期看,香港的机会必须回到CEPA这个架构之中去找,也就是说,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找出新的核心产业。现在这个架构启动了,某些地区的合作也提供了香港的一些新的出路,原有的香港经济结构中的空间可能会变得更大一些。但是总的来讲,我们还看不出来有什么更值得注意的巨大机会正在形成之中。

上一篇:人在异国他乡时 下一篇:坎昆会议的另一“杀手”――新加坡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