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

时间:2022-09-16 01:59:59

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

摘要:初高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主要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对于现如今的初高中学生,计算机已经不是稀罕事物,他们天天都在使用,但是他们使用计算机更多的是网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这样使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反而提不起兴趣,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玩的已经很熟了没有再学的必要了,另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上不能用电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一点不符合自己用电脑时的习惯所以也没有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如何教好信息课,激发学生像热爱电脑游戏一样热爱这门课是信息技术教师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觉得就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需要谈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方法,怪招也能出奇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学习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了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我在讲网络信息检索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一个竞技游戏,按照一段具体的文字,从中提炼关键字进行搜索,查找这段文字所叙述的是哪个景点,学生的热情很高,效果很好。

(2)比喻教学法。所谓比喻教学法就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将两个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事物建立联系。通常情况,是选择一个熟悉的事物,引伸到未知事物的影子,从而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3)奖励刺激法。所谓奖励刺激法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奖励作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和完成欲望。一般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比如在课堂当中设置一个限时阅读课本,然后抢答问题的游戏,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份小奖品,这样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还可以在上机实践的时候,谁最先完成实践课任务的学生,而且完成的任务比较优秀的,也可以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大家都完成实践任务的,可以容许学生上网,做为另一种奖励。

二、优化学习方法,互促才是王道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做到上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呢?

(1)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我在讲授演示文稿制作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展示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因为对于一项集体活动,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获胜。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这样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亲自动手操作,兴趣才能更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同时又要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学习计算机,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勇于实践和尝试,要尽可能地上机操作。并且让学生多上机操作会增加他们的动手兴趣,如果只学课本知识,很多内容无法直观的理解,学生会更茫然,逐渐变得失去兴趣。

看书与上机必须相结合,而且有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同学或其他精通的人请教,不要畏首畏尾,也不要怕麻烦,更不要因为没有试过,怕弄坏而不去试。并且告诉学生,计算机硬件坏了,可以维修;软件出问题的话,多装几遍也没有问题,不要害怕不敢操作。因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知道”的阶段,它不是真正属于你的。

多上机,勤操作,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亲眼看到每个知识点在计算机上出现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对自己原有的不正确的观点,可以知道其错误之处并找到正确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感知认识,而且可以增加对知识点的了解,而明确知识的真正意义,真实地掌握知识。如:在讲《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这一课时,一边讲解窗口的组成,一边操作如何改变窗口的大小、怎样切换、移动窗口等。学生通过看自己的电脑屏幕便知道教师如何操作的。对于窗口里的菜单命令,选其中典型的一个或几个详细地讲解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领悟。单击一个命令,打开一个对话框,击一击里面的按钮,观察窗口里面的内容有什么变化,计算机又给你什么样的提示,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去尝试,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自行解决难题。通过不断操作,学生使用鼠标灵活了,知道什么情况下是单击,什么时候用右击,哪些情形下需要双击,并且发现当鼠标移动到窗口的不同位置时,会出现不同的形状,这时再同学生讲不同形状时的鼠标指针分别带有什么含义,学生就会毫不费力地掌握了。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尽管很丰富,但要提起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还有一定的困难。要上好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全面透彻、灵活地执行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要求。必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去学习其他的学科。

上一篇: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下一篇:应对高考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