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进行危急值检验的血液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时间:2022-09-16 12:16:46

病房进行危急值检验的血液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12-01

【摘要】目的:关注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试管的选择、采血的规范方法以及血液标本的不同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最佳方法和时间送检,确保危急值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法:收集住院病人70例,静脉采血6ml/人,分置肝素抗凝管和血清管各3ml送检,检测项目含Glu、BUN、Cr、TBiL、AMY、K+、CL―,由BA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分别记录每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结果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结论:危急值项目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工作影响极大,对其实施质控尤为必要。病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时,应严格遵守制度,规范采血方法,选择正确送检方式与时间,减少干扰因素 ,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服务。

【关键词】病房 血液标本 危急值检验 质量控制

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即当此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这时需临床医生及时获取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会出现严重后果。经多年临床实践,危急值管理系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依据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患者安全目标》相关指导,血液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血糖(Glu)、尿素(Bun)、电解质(K+、CL―)、淀粉酶(AMY)、肌酐(Cr)、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BPC)及凝血项目(PT、APTT)等。上述项目的检测结果对临床诊疗有较大指导意义,其准确性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加强对这些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属于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除常规进行的核对检查制度外,我们重点关注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试管的选择、采血的规范方法以及血液标本的不同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最佳方法和时间送检,确保危急值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综述如下:

1 不同送检试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1 方法 选取住院病人70例,由病房护理人员静脉采血6ml/人,分别置于肝素抗凝管和血清管各3ml送检,检测项目含Glu、BUN、Cr、TBiL、AMY、K+、CL―,由BA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分别记录每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结果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

1.2 结果 见下表:

上表显示:肝素抗凝管血浆检测值与血清管比较,Cr 、AMY、 CL―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

体会 : 现有检验项目的统计值均来自于血清,临床危急值的制定也依据于此。肝素抗凝管送检时,血浆可立即离心分离,进行实验室检测,既缩短了检验时间,并能有效防止溶血[2]。且实验表明其大部分检测项目的结果与血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性。故进行危急值检测的病房血液标本一般以肝素抗凝管抽取送检,可有效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及时性。但在重点检测Cr 、AMY、CL-等项目时,应仍以血清管送检。

2 采血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样采集过程中最应注意的是避免溶血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3]。

2.1 溶血可对血糖测定产生正干扰。血糖测定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反应产物为红色醌亚胺类物质,血红蛋白可加深反应产物的红色,产生正干扰,使结果偏高。

2.2 溶血可对胆红素测定产生负干扰。胆红素测定采用偶氮反应法,血红蛋白可竞争性抑制胆红素与偶氮试剂的反应,产生负干扰,使测定值降低。

2.3 溶血对K+、CL――测定干扰明显,因细胞内钾浓度为细胞外钾的20倍左右,故溶血时,K+的假性升高最为明显。

2.4 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可使血小板计数升高,还可使APTT测定时间明显缩短。

另外,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不当及试管死腔也会对血细胞分析和凝血项目的检验产生影响。

体会 : 病房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采血方法,保证穿刺顺利,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

3 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关研究证明,抗凝静脉血标本室温放置6小时后行全血细胞分析,WBC、 Hb、 BPC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4],故重点关注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3.1 方法 取上述实验中检测Cr 、AMY、CL-的血清标本与检测BUN 、Glu、 K、 TBiL的血浆标本,于放置3小时及6小时后再行检测。统计如下:

上表显示血样放置6小时后 Glu 、TBiL浓度下降及BUN 、K+浓度上升的差异有显著性(P

体会: 病房护理人员采集血样多于清晨进行,如送检时间不做具体规定,受各种因素影响,就会延长血液离体后至行实验室检测的间隔时间。当超过一定时间后,样本中某些物质浓度会有所改变。危急值检测项目中以Glu 、TBiL 、K+、BUN的浓度变化为著,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故行危急值项目检测的血液标本应以专人于规定时间内(宜3小时内)送检,以确保检验质量。

总结 现代实验室质量控制理论认为,除分析中质量控制外,分析前后的质量控制也应以足够重视[6]。危急值项目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工作影响极大,对其实施质控尤为必要。作为分析前后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病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时,应严格遵守制度,规范采血方法,选择正确送检方式与时间,减少干扰因素 ,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戴世荣 临床检验科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与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287-1288

[2] 叶应妩、李建斋 临床实验诊断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344

[3] 吴立翔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重庆医学2005.11(11)1717

[4] 张丹 抗凝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77

[5] 谢春华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94-95

[6] 丛玉隆 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1)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面动脉患者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产科临床中的子宫切除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