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国外创业型人才培育方式及启迪

时间:2022-09-16 11:50:51

刍议国外创业型人才培育方式及启迪

一、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及其内部关系

1.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结构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包括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创业专业设置、创业课程、创业教学方法、创业导师、创业项目、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创业教学组织管理机制等。第一,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者、教师等创业教学相关者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功能、规格、定位、途径、方式、任务等的看法与态度。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创业教育所要实现的目的,通过创业型人才所具备的创业素质、创业意识等表现出来。第二,创业类专业设置。创业类专业设置主要解决“是否是创业类专业”“如何设置创业类专业”等问题,涉及专业设置的口径与方向、专业范围、专业名称、所属门类、学位授予门类、培养规格、学制年限等内容。第三,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课程体系是指创业课程安排结构、形式及其内在关系,涉及创业类课程类别、数量、学分与课时设置、学期分布、理论与实践教学分配、课程衔接等因素。第四,创业教学方法。创业教学方法是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技术、措施,是实现创业教学目标的途径,是将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工具。第五,创业导师。创业导师是引导、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校内专职教师以及校外具有创业经历、企业管理实践或创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兼职人员。第六,创业项目。创业项目是由高校、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等资助的,由大学生自主挖掘、设计、研发的,具有一定商业发展潜力和市场推广价值的商业计划、产品或技术成果。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来源主要包括实验及研究成果、创业计划大赛,同时还可从市场机会中发现创业项目。第七,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是确保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条件,涉及创业扶持机构、创业教育资金筹集渠道、创业支持政策与法规、创业教学基地等。第八,创业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创业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是高等学校所采取的旨在规范创业教学管理程序、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学生选拔与分流机制、招生与就业机制、考试与考核机制、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

2.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的内部关系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环环紧扣。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是关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意识,它贯彻于创业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影响创业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创业教学方法、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创业项目、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创业教学组织管理机制等要素。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终极价值和宗旨,是其他要素融合与联动的结果;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创业类专业设置是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承上启下,专业设置与调整要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设定,要体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和价值,并与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相匹配,依靠高素质的创业导师,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创业项目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载体,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经过创业导师的精心指导,凭借健全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创业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的创业政策环境,创业者学以致用,将创业项目转化为应用性技术成果,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英国高校创业型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经验

英国高校从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保障机制、创业项目等因素入手,不断加大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技能本位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

创业技能培养贯彻于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无不体现对大学生创业技能培养的要求。英国政府于2007年《朝着创业型大学发展》政策文件,提出了创业教育的传统商业模式、互动模式,后者强调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学会创业行为、创业技能和创业特性。英国“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则通过资助创业类课程与教学创新、扩展与雇主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技术与资源开发等形式,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可迁移性创业技能。

(二)不拘一格的创业专业、专业方向

在开展普适性创业管理通识教育的同时,英国高校探索专业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创业专业、专业方向、联合学位等,培养创业型专业人才。如兰卡斯特大学开设三年制“创业学”专业,四年制“管理与创业学”学位;苏格兰的斯特灵大学在商业研究本科专业中开设“创业方向”。大多数英国高校面向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创业学联合学位,如华威大学开设了工程与商业研究、计算机与商业研究、化学与商业研究等双学位课程,创业类课程与理工类课程相得益彰。

(三)机会导向型创业课程与教学相长的创业教学方法

1.机会导向型创业课程。英国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将技能培养嵌入课程,确保课程与职业界相关[2]。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发起“大学生创业技能”,建议将创业技能知识嵌入本科生课程,并在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10个学科中进行推广。当前,英国高校已经构建包括“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三层次的机会导向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麦克翁等人所发起的对102所英国高校的创业课程调查显示,77%的大学本科设置创业类课程,所有大学在研究生阶段设置创业课程[3];创业类课程具体包括创新管理、技术转移管理、创业、创新等领域,也包括专门面向特殊群体的创业类课程,如女性创业、社会创业、少数民族创业等课程。此外,英国高校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课程合作开发网络。在地区发展局、高等教育学会的学科中心、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教与学优异中心等机构支持下,英国高校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课程合作开发网络。2.教学相长的创业教学方法。英国高校充分利用野外拓展训练法、师带徒学习方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敏感性训练法、头脑风暴法、工作实习项目、工作影子练习、工作访问、创业咨询会、行动式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创业教学方法。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下属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的推动下,英国高校纷纷设置教与学优异中心,以促进创业教学相长,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谢菲尔德大学、约克大学、利兹大学等英国高校共同设置“白玫瑰教与学优异中心”,每个大学校内都设置面向所有学科的创业区,以优化创业教学资源整合,拓宽创业项目孵化空间,推动创业教育项目合作研究与创业模拟演练。

(四)实战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队伍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同,创业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创业知识、卓越的创业技能和创业实践经验。英国高校的创业课程师资由商学院逐渐拓展到环境、音乐、艺术、工程、建筑等学院。一些创业社团、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为高校提供了高技能“创业导师”,如青年创业组织奉行“在干中学”理念,每年组织来自3500家公司,5000家中小学、学院、大学、社区等单位的5000名志愿者担任“创业导师”,对250000名青年进行创业教育。英国也注重培育对高校教师进行创业知识培训,如2007年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和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共同资助设立“国际创业教育者项目”。

(五)健全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1.宽松的创业法规与政策。英国政府部门为创业者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创业企业准入、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与转让、中小企业投融资、税收与信贷优惠、工商管理、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2000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优先考虑小企业》的政府讲话,英国政府随后相关政策文件。英国《2006年公司法》对《1985年公司法》进行较大幅度修订,实行大小公司区分立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2008年3月,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向议会提交《创新国家》,要求校企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英国还实施创业投资信托计划(VCT),创司可获抵减所得税,延缓缴纳资本利得税等优惠政策。

2.公私融合、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充裕的创业教育基金。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基金来源渠道广泛,形成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资金为主,其他资金为辅的公私融合、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充裕的创业教育基金。英国创业教育协会(NCGE)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教育资金主要源自六大渠道: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占资助比例的31%,大学基金占15%,区域发展机构基金占13%,欧盟基金、赞助、捐赠经费均低于10%。根据英国政府《2004—2014年科学与创新投资框架》数据显示,第三轮高等教育创新基金总额达2.34亿英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新创业奖学金、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政府鼓励拓展创业教育基金流向所有高校的所有专业,而非限于工商管理专业;兼顾创业基金流向的效率与公平,适度向学习困难者、有犯罪前科者、濒临犯罪者、被监护者、失业者、少数民族、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倾斜。

3.多元化创业支持机构体系。(1)官方创业支持机构。一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包括英国教育与技能部、贸易工业部、财政部、行业技能发展处、行业技能委员会、小企业服务部以及约克恒伯区域发展局、苏格兰发展局等地区发展局。二是各类官方基金资助的创业中心、创业委员会,如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2)非政府创业支持机构。英国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协会、民间力量的创业支持作用,如全球创业研究协会、高等教育政策协会等在英国创业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3)校内、校际创业支持机构。英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置创业学院、创业中心、就业力优异中心、专利转让与服务机构等相关创业支持机构。各类创业俱乐部、创业协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英国高校注重校际或区域创业教育合作,如约克恒伯区域内的利兹大学、利兹首都大学、布拉德福大学、赫德斯菲尔德大学构建联合体“西约克大学”,发起“大学商业支持计划”。(4)国际性创业支持机构。如“自由创业的学生”是面向全球46个国家、1800多所大学的非营利性国际创业组织。

4.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英国萨雷大学于1986年设立“萨雷研究园”,英国现有53所大学科技园。英国大学鼓励师生到科技园区内中小企业工作或创业,学校可向政府申请“教学公司计划”(TCS)基金;科技园实行独立企业化运作,有相对独立的人事管理权;大学在后勤、服务、人才、科研项目等方面给科技园以支持。“孵化器提供管理者亲自参与的管理援助,帮助筹集资金,接触关键企业,获得技术支持服务,并为创办企业提供共享的办公场所、设施,方便租赁和可扩展的工作空间。”

(六)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英国大学生创业项目丰富多彩,如“青年创业计划”、“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远见”等。英国王子基金与威尔士王子国际商业领袖论坛于1999年共同组建“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负责推广青年创业计划。英国高校还通过创业大师课堂、创业研讨会、创业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习、创业暑期学校、起飞发动等项目,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创业,如“牛津大学21世纪挑战赛”2007年竞赛总奖金为6.5万英镑。一些大企业乐于赞助创业计划大赛与创业项目,为师生提供创业实习岗位。许多英国大学利用互联网加强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如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创业赛德”商业连接网络。

(七)规范、人性化创业教学组织管理机制英国高校规范、人性化创业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如剑桥大学信奉“以自由教育造就绅士”,实施学院制、导师制,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未知领域,“学生可根据大学各学科专业的课程表,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修课程”。牛津大学的学院制和导师制久负盛名,成功秘诀在于关注学生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将“跨学科教育”作为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英国高校不断改进创业教育评价方法和手段,建立了基于发展创业技能、实践行为和支撑特性的三维评判体系,导入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拓展学生创业学习效果评价模式。

三、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简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迅猛,形成了官方引导、社会参与、企业支持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参与创业教育的英国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学生创业率稳步上升,创业课程日渐丰富且覆盖面不断拓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得到强化,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创业型人才不断涌出,促进了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000年,剑桥大学附近聚集1200家高科技企业,每年贸易额高达40亿英镑,就业人数为35000人。2007年参与创业活动的英国大学生人数逾20万,占学生总数11%,且男女比例趋于均衡。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美国、芬兰等国家所奉行的市场导向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待加强;来自高校外部的创业导师数量相对较少,创业导师的创业素质亟待提升;创业教育基金以官方资助为主,来自其他渠道的创业教育资金数量有限;高校对创业教学的组织管理措施灵活性不够;校内创业扶持机构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二)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兴起,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在全球得到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力主将大学毕业生打造为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和《世界高等教育会议行动框架》,倡导将大学生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风起云涌的世界各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动为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典范。2002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摸索、进取,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与英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起点低,底子薄,面临一些困境,如: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高校角色定位模糊;高校师生的创业精神与意识薄弱;创业课程体系杂乱无章,创业教学方法单一,创业教学内容滞后;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举步维艰,其创业教学素质欠缺;创业扶持资金短缺;校企合作松散;创业教育保障、创业教学组织管理不完善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有必要按照创业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改革创新的原则,推动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强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合理确定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者和高校教师要强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创业素质教育融入创业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高校的学科特点、专业结构、创业师资力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

2.推广创业类专业,开设创业学院、创业精英班

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其调整,应当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创业类专业设置的重点在于合理确定专业设置方向、专业名称与所属门类、学位授予类别等。借鉴英国高校经验,探索设置相对独立的创业专业、专业方向,适时开设创业学院、创业精英班。

3.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创业课程体系要具备系统性、前瞻性、实用型、灵活性、高技术性等特点。高等学校要科学设计创业类课程,将创业通识教育与创业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合理设计创业类课程的结构、学分、课时、学期分布等,形成全方位、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创业课程体系。在注重创业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增加创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加大创业课程改革力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推进创业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创业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摒弃传统的单向度灌输式教学方法,创业课程教师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积极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电脑化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创业类学生社团的自组织作用,通过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体验、沙盘模拟等形式,促进师生互动。

4.加大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导师的创业教学能力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相结合,一方面,选派优秀高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社区、非营利组织挂职锻炼,培养其创业素质和创业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引入创业实战经验丰富的卓越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府官员等担任创业导师或客座教授。另外,制定、实施创业教学导师发展规划,完善创业导师聘任、薪酬福利、社会保障、职务与级别晋升、绩效管理等配套措施。

5.健全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首先要完善创业法规与政策,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工商管理和行政审批效率。实施注册资金分期到位,为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支持,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完善创业培训与咨询、劳动和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创业公共服务。在商业运营场地租赁、物业管理、廉租房、创业人才公寓等方面,为创业者及其创业企业提供大力支持。其次,拓宽创业教育筹资渠道。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资金筹集主要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高校运营”的管理模式。应拓宽大学生创业筹资渠道,在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和高校补贴的同时,引导企业、社会知名人士、校友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等创业类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的创业扶持作用,建立覆盖不同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基金。各级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如教育、科技、财政、税收、信贷、发改委、工商、工业与信息化等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要通力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以创业导师课题以及学生独立承接的社会创业项目为载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再次,搭建多元化创业扶持平台。要加大创业扶持平台建设力度,构建由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创业教育机构、创业研发机构、创业中介服务机构等为核心的多元化创业扶持机构体系。加大高校与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校外组织之间的创业教育合作力度,做大做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类创新创业投资公司(集团)、创新工场、创业工场等民间创业支持机构,发挥“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等非营利创业支持组织的积极作用。如李开复博士创办的创新工场是一家致力于早期阶段投资并提供全方位创业培育的投资机构,其投资者包括中经合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新东方集团、美国硅谷银行(SVB)、红杉资本、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中华电信、联发科、奇虎360、加拿大退休基金、摩托罗拉等。赛博(杭州)创业工场由浙江博风集团投资运营,是由民营资本投资,以科技型产业为引领、大学生创业为主的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最后,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园,发挥创业园的孵化器作用,筑巢引凤,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业活动。创业园定期对入孵企业的经济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产品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程度、技术开发能力、园区制度执行情况、企业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提供创业指导和帮扶。

6.规范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

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无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竞赛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成果展示机会和项目商业化运行平台。近年来,在教育部推动下,包括部级、省级、校级在内的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量日益增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校内、校际、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创新创业竞赛百花齐放,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高校要按照实践教学育人的工作要求,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创业竞赛。鼓励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做好大学生创业科技成果转让、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

7.完善创业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创业教育评价

高等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组织管理体制,按照言传身教、按需施教的原则,努力构建人性化、弹性、宽松的创业教学管理体制,加大大学生创业科研支持力度。探索创业管理双学位、弹性学分制、灵活休学等措施,为在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课程修读便利;健全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考核评价与监控机制,健全创业激励机制。

8.加大创业教育沟通、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与国内合作、交流,搭建创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高校可定期组织创业教学研讨会、座谈会、学术讲座,促进创业导师、优秀企业家、专职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要加大高校与其他学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创业扶持组织和创业基金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如2012年3月2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以“创业,我们在一起”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创业周97个成员国的150余名国际嘉宾、教育部门和各高校主管领导、天使投资人出席。

作者:刘碧强 单位: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谈国内创业教育教学的现况及策略 下一篇:探求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