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创业型大学

时间:2022-05-24 08:51:30

刍议创业型大学

【摘 要】“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功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其突出强调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业型大学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必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无论从创业型大学的特点、发展动因来考察,还是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之路,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都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高职院校;转型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攀升,1998年仅为9.8%,2002年上升到15%,2010年达到26.5%。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阶段化理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与多样化的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世界各国,其办学目标和模式无不是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多元立体组合。创业型大学从传统大学演变而来。一般来说,创业型大学的产生受如下因素的影响:

一、政府的因素

传统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受到政府方面的影响。政府减少大学财政拨款促使大学创业。20世纪中叶,西方大学90%以上的办学经费来自政府的资助。随着大学发展黄金时期的过去,政府对大学的投入日益减少,大学不得不面临办学经费不足这一事实。为解决经费不足问题,许多大学采取“省一半、赚一半”的政策。(1)“省一半”指大学尽量减少开支,“赚一半”指大学通过创业获取利润。一些大学通过创业所获得的资金,不仅能保证大学正常运转,而且还有盈余。产业界的因素:为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开发学生实习基地,提升社会影响力,一些大学选择与产业界结成伙伴关系,逐步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2)产业界需求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促使大学创业。为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产业界急需寻求新技术和开发出新产品。因此,它们需要的不是诸如秘书、图书管理员这样的知识保存者,而是拥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的技术开发人员及产品革新人员,如电信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等。并且,大多数企业还要求聘用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他们无需接受岗前培训就能为企业服务。因此,大学在为学生提供前沿理论指导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能训练。为满足产业界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一些大学会选择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应用中去。

二、大学自身的因素

许多大学为提升综合竞争力,并且靠更多的学科吸引学生来就读,越来越向综合性大学靠拢。要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必须建立更多的校舍和聘请更多的优秀教师。在得不到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要么被动地等待政府的关注,要么主动地寻求其他资金。因此,一些大学选择利用自己独有的学术资本来创业,如开办公司、校企合作、出售专利等。创业型大学有四个不同于以往大学的典型特征:学术立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创新的创业文化、学术资本的师生共识、协同创新的契约关系。作为仍处于发展中的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当代现象,创业型大学已成为知识社会的心脏,围绕学术创业,它的知识逻辑、使命和功能皆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从变革高等教育结构、建设专业学位、创建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园区等方面积极回应了这一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但是囿于旧的大学观念、体制和文化的局限,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综合创业型大学的影响因素及其典型特征,可以由此推广到在高职院校规模的创业型大学的特点。由此,应该看到,我国创建“创业型大学”已有了初步的物质条件和实践基础,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办学职能也从单一的教学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互结合、协调发展转变。

高职院校在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中进一步转型应该看到,我国创建“创业型大学”已有了初步的物质条件和实践基础,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办学职能也从单一的教学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互结合、协调发展转变。高职院校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之路,可借鉴发达国家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做法,但不必拘泥于已有的模式,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高等职业院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两个选择:一是全面转型,创建创业型大学;二是提高办学层次。这两种发展模式选择都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可持续发展力,走特色化办学之路。

参 考 文 献

[1]陈笃彬,吴敏生.创建创业型大学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9-02-13

[2][美]伯顿·克拉克,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6

[3]陈宝华.建立创业型高职院校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17~19

[4]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53~55

上一篇:浅析电视广告语言的语用原则 下一篇:浅谈新闻领域中东方传统文化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