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乐园

时间:2022-09-16 10:24:29

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乐园

摘 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探究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主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激发兴趣;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80-01

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能力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数学课中自己探究获得知识。而教师则是积极的组织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展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归纳起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方法引导,让学生会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从而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教学永远是一个统一体,教法和学法是教学活动统一体的两个侧面。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方法示范,引导学生获得优秀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与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不会计算?(不会)提出猜想(能否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实践检验观察、思考结论。这就体现了获取新知识的一般方法:即遇到新问题时可以转化成旧知识,再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方法的掌握为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铺平了道路,使学生会自主探究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想学"的主动状态,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指数概念这一节课时,手拿一张纸,然后问学生:我把它对折,并无限次对折,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大吃一惊,兴趣也随之大增,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即被唤起。又如在讲"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时,让学生动手画画、猜猜,再让他们归纳"结论",讲讲、证证。就这样,每教授一个知识点,我始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兴奋的状态之中,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被点燃,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三、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踊跃交流,我的尝试是: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同时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思维活动。如:我出示是非题: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我先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然后用手势作出判断,我不直接分析或简单宣布答案,而是请小组内有不同答案的学生互相辩论,互相说服对方,然后再一次手势判断,最后请学生说明思路。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能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例如:在RtABC与RtADC中,∠B=∠DAC=90°问增加什么条件能使ABC与DAC相似。这一题目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在学生的讨论、比赛、归纳中出现了二十多种增添方案,激起了学生思维的高峰和创造的兴趣。

四、自主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设置一些疑问,然后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困惑后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这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获得所学的新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节时,我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而是先复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后,让学生观察表达式y=kx+b,问:要想求出k、b的值,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行?这两组值实际上就是函数图象上的什么?拿到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来说,就是要知道什么才行?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一步步地探究,以旧引新,获取新知。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五、巧设数学实验课,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不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实践课,只要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知识有收获的课均可尝试。如,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动手,在学生实践中拓展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像测量物高问题就可以尝试上探究实践课:教师可尝试用大半节课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去学校操场,亲自动手测量操场上旗杆或树的高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留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怎么测吗?直接测还是间接测量?间接测量需要哪些辅助量等?每组自寻方法,实在没有办法的,则教师给予一定提示。这样的课,学生有兴趣,更能体现自主学习。实验过后,回教室汇总测量物高的方法,这样,既可常规测量方法,也有可能会产生其他问题:如,物体高度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物体高度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旗杆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怎么办……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惑,教师则可借题发挥,引出新的知识,也引发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对解决下一问题有期待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教给学生全部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去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探索新知,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能够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学会探究与创新。

上一篇:江西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学生“粗心”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