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6 08:03:04

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摘要: 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六个方面,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等。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 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望盛的心理特点,加强初中生物理实验教学,用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去传授知识,让学生在实验氛围中观察和思考,满足求知的需求,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操、观察和实验的多种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因此,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反应来看,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于初中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使他们兴趣盎然;对于内容枯燥、抽象的东西,他们兴趣索然,难入角色。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照本宣读;在黑板上做实验,不过是纸上谈兵,会把本来生动、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是实验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易引起学生亲身尝试的需要。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加学习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学生接触实验时,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激发求知欲望,进而使它们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谈得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设想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比如:在讲“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时,提出三种设想:第一种是温度计插在盛水的烧杯中并与杯底接触;第二种是把温度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与侧壁接触;第三种是没有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样测量才是正确的。完成这个实验,虽然花了一定时间,但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是有好处的。

3.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

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器材,器材的自制是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径,发动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素质,一架简易天平的自制,一个开关的制作虽然只需要几个小木块,几块小铁皮,却培养了学生修旧利废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器材的自制开发了学生智力,改变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得了课堂内所学不到的知识。

器材的自制使学生懂得了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在物理器材的使用上将更爱惜,在公物的保护上将更完善,从而使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4.实验教学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

科学实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有些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给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坚强毅力创造了条件。

5.实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1)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在新的学习条件下,认识活动具有新的特点,他们知觉和注意的有意性、目的性有了明确的发展,已经比较自觉地根据学习要求感知有关事物,知识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常常还要靠直观现象的支持才能掌握,因此,观察是对事物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最佳方式。

(2)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物理学严密的结构体系要求它的科学思维必须具有高度的逻辑,分析、概括这一抽象思维的方法在物理的学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思维方法又往往建立在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的物理现象之后,从这一角度上看,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通过实验、学生感知直观的物理现象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现象产生的原因,概括推导出规律性的东西,再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得到物理概念和规律。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为例:在小车从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时,观察到“在光滑的玻璃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这一现象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三种表面下运动距离不等的原因,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不再感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抽象难懂了。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些学生实验的设计及操作方法并不唯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步骤进行实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强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

6.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有人认为,素质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外,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每个步骤的操作、每个现象的观察、每个数据的读取都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对待科学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实验事实和实验数据,养成客观分析的科学习惯。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没有正确的数据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正确的结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正确的实验操作基础之上。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习惯、规范的操作习惯及客观记录数据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还远不止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素质能力,它还可以从实验的失败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我们呼吁让更多的实验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真正使实验教学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物理课程标准.

上一篇:教室里的呼噜声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改进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