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文化修养,渗透文化知识内涵

时间:2022-09-16 06:27:24

提升课堂文化修养,渗透文化知识内涵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运用。因此,引领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

在新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不应再用大量时间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应采取多种途径,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上慢慢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逐步让学生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帮助他们拓宽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思考以下几点:

一、讲解词汇,丰富文化背景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词汇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切入点”注意对词汇文化涵义的介绍。如在教学“dog”时,讲授狗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之用,“走狗”,而在外国人的知识文化大背景下,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有着恰恰相反的寓意。在是我国最敬仰的神物,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西方却是邪恶的象征。通过简单的词汇游戏介绍,不仅使学生对所教的词汇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更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民的印象,丰富了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背景。

二、学唱歌曲,渗透文化内涵

儿童们喜欢歌曲,强烈的节奏感使得它们成为理想的语言学习工具。大多数语言教程都可能使用歌曲,从中可以帮助学生们更能简单有效地理解。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挑选了几首歌曲,让学生听听、唱唱、动动、演演,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演唱《Merry Christmas》”一歌时,我先学生们介绍圣诞节的背景:圣诞节(Christmas),译名为“基督弥撒”。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学生的兴趣悄然而升,通过了解西方的节日文化,融入歌曲教学之中,轻松欢快地学习了语言,并能感受文化的内涵。

三、搜集资料,加深文化理解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以课文教学为主,有许多隐形的教学内容教师缺少挖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于了解西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障碍。因此,我们应正确的引领孩子们,积极利用身边的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并开展交流,从而做好课本以外的内容做好铺垫。如:在教小学牛津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一课时,通过搜集和对比中西方过生日这一话题进行搜集材料,辅助本课的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老师试行布置的作业提前进行思考。为课文中的人物Ben过生日,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对比中西方过生日的区别在哪里?这样把时间都归还给了学生,加深文化理解。

四、激活教材,进行文化对比

学生在使用英语时经常说出符合英语语法,但与英语国家文化相违背的表达,原因在于用英语表达意思时,占据他们意识的仍是中国文化。这就说明,对于学习者来说,语用能力不是习得的。在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随处都可见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年龄尤其是女性的年龄是一种侵犯,因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见面时问别人哪里或是否吃饭都是不合适的,而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的表达方式以示礼貌,而西方人随即表示感谢。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会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遇到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句子结构或习惯用语,教师应该适当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五、走近生活,提升文化内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Unit3《Buying fruit》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尝试购买水果,根据所学、所见与所闻,在课堂创设真实情景,将生动的情景表演出来。如“Can I help you?” 、“I’d like…”等。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外国风俗习惯记忆深刻。

总之,让西文化渗透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相信未来的英语教学不仅只是“语言教学”,还应恰当地融入“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让孩子做语言的使者,做最自信的交流。

上一篇: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下一篇: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