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成就报道做得贴近百姓

时间:2022-09-16 06:17:37

[关键词]成就报道;贴近百姓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一个市级以上媒体来说,报道成就意义非同一般。它好比是新闻报道中的“家常菜”。通常做成就报道时,容易遇到以下几个问题:“新闻不新”、“形式老套”、“语言呆板”、“挖掘不深”。写成就报道,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套路,把用过的材料重新组合一下,就像我们做菜回一遍锅,这本来就是对新闻报道不负责任,观众当然不买账,试想有谁爱吃剩菜呢?那么,怎样才能让观众把这道“家常菜”吃出营养,而且常吃不腻呢?那就要做到常报常新。如果,报道能够注重“快”、“近”、“实”、“活”、“深”,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成就报道就能再上一个阶梯。

快,是新闻报道的特点,成就报道当然也不例外,那就要从讲求实效,跟踪热点上着眼。媒体应该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话题引入到成就报道中,使成就报道能够紧扣受众心弦。在成就报道中,要力求克服以往简单罗列历史的报道模式,大量选裁紧扣时代主题的新闻事实,大量报道能够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的新闻事实。

新闻报道内容及时报道,不是只做到快就行了,还应该与新的报道形式相匹配,如果报道形式总是老样子,“换汤不换药”,受众当然不会有新鲜感,就算有新鲜事也会清汤寡水、索然无味。通常采写成就报道,多采用阶段性的报道手法,只针对某一时期的成就进行报道。而实际上,如果没有过去的统计数字,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就没有了参照,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法,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成就,既全面地反映了成就的历史积淀,又更加凸现了成就的辉煌。

近,就是要离百姓近,以平民的视角,从群众利益出发,把成就报道做成百姓愿意看的片子。增强贴近性,运用“平民化”视角,让平民百姓感觉到这些成就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某项成就与大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是报道有意无意地将这项成就抬高,不从与大众切身利益相关联的角度做文章,让受众觉得这样的报道是在给领导歌功颂德,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不必讳言,有很多成就报道,就是存在着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的现象,这是做成就报道的大忌。因而,在做成就报道时,坚持受众意识,从平民视角去发现和挖掘成就中的新闻点,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上充分体现成就的贴近性十分必要。其实,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一定能深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记住它。也就是说我们要敢于就成就报道中大量出现凡人琐事,报道得越真切,离受众生活越近,效果就越好。这些凡人琐事就像“邻家妹子要出嫁”一样,它可以吸引更多平民百姓去关注,去品评,这样我们的成就报道就达到了目的。

实,就是要实事求是,遵循新闻规律。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三个铜钱摆两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说过头话,不夸大其词,不随意拔高,当然也不要完全依赖材料来报道,要多采访,多调查,多核实,多思考,搞清来龙去脉。另外,策划、组织成就性报道时,切入点也要找“实”。抓好切入点十分重要,对一个成就的报道,选择好由头,相当于给自己的故事开了个好头,可以张嘴就吸引观众,这可以理解椤按蟊尘靶∏锌凇保这样更容易做实。“大背景”是指要与大庆典、大活动、大会议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大的部署相配合;“小切口”则是指从小的侧面或一个与大背景相关联的小小的事件去讲述,把这个大背景下的成就所惠及的小人物的故事,在报道的开头讲出来,讲出这个小人物的生活变化与成就报道的直接关联。以及这个成就给这个小人物的生活所带来的新变化,这样一来,报道就有贴近性了。

曾经某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人类二十年后可以到月球定居。”据说这是我国,某专家的谈话。我们国家的某些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的国际水平。但是,二十年后到月球定居,似乎很不实际。美、俄宇航员上月球只是“造访”,连“暂住”也谈不上,怎么敢论“定居”!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如空气、水)都未具备,定居房、安居房也尚未“打造”怎么“定居”?由此可见,记者在下笔写稿的时候,该冷静地思考语言的科学性,以防让人感觉离自己很远,或不实、不可信。

活,就是让生硬的东西变身成好看东西,这一点也很重要,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不同的人讲同一个故事,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有人会讲得有声有色,让人听得入神,而另外的人就只是陈述,让人昏昏欲睡。这里吸引人与不吸引人的关键在于讲述的方式,“活”则生色,板则无味。总之,生硬的说教不如娓娓道来,如各地“两学一做”的报道,很容易把几次学习,几次下基层,领导几次到百姓家体察民情等罗列起来,这样就不好看,如果换一种表述方式,把干部作风转变、服务水平提高等实事放在一个百姓家,讲出这户百姓家某天发生的故事,让百姓说出领导对他们一家的关心,领导对他们经常的关怀,这样就好多了。

深,就是让观众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一项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它将要发挥的作用也会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讲不出、讲不透其中的“前因后果”,就不能表现出建设成就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影响和意义。因此,在进行成就报道时,要尽可能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去分析问题,从我们所熟悉的经验和理论出发。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成就报道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有了这几个方面的思考之后,成就报道操作起来就会令人耳目一新,不会落入俗套了。

上一篇:浅谈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素养 下一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