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29 11:46:14

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 回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皮炎湿疹;皮肤病;中医治疗

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发病原因多而复杂,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临床患者主要表现为瘙痒难忍,临床难以根治,其复发率较高。同时该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常规给予西药治疗,多采用杀菌止痒治疗,但是只能实现治标不治本的目的。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提供了新的方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5.57±5.12)岁;其中皮肤瘙痒6例,日光皮炎2例,3例慢性单纯苔藓,10例慢性湿疹,7例急性湿疹。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4.11±4.56)岁;其中皮肤瘙痒7例,日光皮炎3例,2例慢性单纯苔藓,9例慢性湿疹,7例急性湿疹。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表现 临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丘疹、红肿等症状。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0.03% 他克莫司软膏涂抹患处,并患处完全覆盖,2次/d,连续治疗14 d。

1.3.2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方剂组成:黄芩、黄柏、黄连各9 g、白芷15 g、三七18 g、苦参12 g、白鲜皮20 g、苍耳子10 g。脾气虚弱者可加人参、白术各10 g,气滞血瘀可加红花、桃仁各5 g。1剂/d,清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100ml/次,连续治疗14 d。

1.3.3注意事项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禁食刺激性、过敏性食物。

1.4疗效评定标准

1.4.1疗效 治愈:临床患者瘙痒、皮损等症状完全消失,并无性皮疹出现;显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且皮损面积减小。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且皮损面积有增加的趋势[2]。

1.4.2症状评分 瘙痒、皮损、红疹4项症状,分别分为无、轻、中、重4个级别,分别计分为0、2、4、6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χ2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临床不良反应对比 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粉尘、细菌等严重污染空气,从而使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发生率增加[4]。临床常规对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采用西药药膏涂抹治疗,可在短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治疗不彻底,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西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不能作为该病的长远治疗方法[5]。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治疗疾病的范围越来越广,并且在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瘙痒难忍,皮肤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难以根治。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多为禀赋不耐,加之饮食失调,湿热内蕴,或外感风、湿、热邪相搏于皮肤所致,进而损伤肌肤导致皮炎湿疹的发生。因此,中药以黄芪益气固表、补益中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排脓;三七活血止痛;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等功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效果良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彻底治愈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艳梅. 中药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8(22):155-156.

[2]孙大庆.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J]. 中国医疗美容,2015(01):126.

[3]王少英, 曹克平. 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3):118,120.

[4]李艳梅.中药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55-156.

[5]]Hemanth, Rao,Helen, Smith.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doctors i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2014,107(12):480-482.编辑/金昊天

上一篇:优质护理对肺癌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