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路的拍案惊奇

时间:2022-09-16 05:28:51

重庆公路的拍案惊奇

重庆是座山城,山岭广布周边而又穿城而过,一道道平行岭谷到城区呈扫帚般展开。看上去就像一叠复印纸两边被人用力一挤,生出了一道道褶皱。

这些褶皱挤得过猛的地方,内部岩石破裂,滚烫的地下水跑出来,于是有了享誉世界的五方十泉。褶皱过密的地方,二叠三叠纪的煤被层层翻出地面,于是有了天府、大通等各大煤矿。而间杂在这些平行山岭中的谷地,被四围的褶皱保护得妥妥贴贴,气候温润,于是成了重庆先民们最早的居所。

褶皱一共有四条,也就是重庆的四大山脉。从西到东分别是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缙云山和中梁山之间关着北碚老城;中梁山与铜锣山之间夹着两路、观音桥、渝中半岛;而位于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则是两江新区东部的龙兴、复盛、鱼嘴和巴南等地。后来人们住腻了褶皱间的这些低地,一拨拨向高处进发,于是城市逐渐扩张,连通高低两个世界的道路,也随之因地制宜,倔强上行,开始弯弯绕起来。

重庆人喜欢说上半城下半城。这可不是赶时髦,学欧美城市分“down town”、“up town”。这里的上下没有好坏之分而仅仅是地理之别。

按照重庆主城的地势,沿小十字经解放碑、观音岩、上清寺一线及其差不多同处等高位置的区域是上半城,而下半城则以靠长江一侧从朝天门沿着东水门、望龙门至储奇门一线,延伸到较场口、新华路一带。地势较低的下半城是重庆主城的发祥地,虽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但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是重庆的母城。

上下半城,虽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好餐馆的分布却是全城性的。仅仅为此,上下半城的好吃狗儿们便会有很多交叉和碰撞。可以想象,就如今天大家随便一号召就可以去南山上吃泉水鸡或者去郊区整土产一样。古时的重庆人也会为了一顿下半城的正宗火锅走下码头,或是为了一顿上半城的毛血旺爬上高地。

而连通上下半城的,便是众多留存百年蜿蜒曲折的老街小巷。其中十八梯算得上是名气最大的一个。它位于较场口的中兴路街口处,是一条全部由石板路铺成的老街道,曾经是连通上下半城的城市主干道。从山脚到山顶,十八梯并非直线上升,有九曲十八弯之势,沿途有众多支巷。这些小巷的历史和十八梯一样悠久,建筑格局也和十八梯相近。以十八梯为中心,向周围展开,就是一副完整的老城区图景。

走进十八梯,经历的是一种时空变化。如果陡然间在这里睁开眼,你会恍惚着以为来到了哪个农村的乡场。街上散发着浓郁的市井气息。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弹棉花的、做裁缝的、卖针线是、修钟表的、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

建国后,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变化,街路增多,曲折陡峭的弄巷开始减少。1953年解放西路东段被改建成第一条混凝土路面。上世纪60年代横街、酒甏弄等4条街弄被翻建成混凝路面,70年代又有建国路、县后底、白地、东小街、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等翻建成混凝土路面。随后混凝土大道逐渐接替巷弄,承担起连接山岭与山谷的任务来。

不过由于地段先天缺陷,某些困难地段修建的道路多为极限坡度,于是有了重庆著名的三大魔鬼路段。

驾车驶入歌乐山三百梯路段后,能遇见坡度陡峭且接近90度的直角弯。沿着该路段一直上行,平均每隔50米就有这样的弯道,但减速带却不多,让人心惊胆颤。

融侨立交的两圈夺命转盘也很有杀气,不少外地司机经过顶点的时候,往外面一看,“腿都给吓软了,感觉像在高空飞车。”这个螺旋而上的立交桥的外圈上行路段,加气排队的出租车从桥顶端一直排到接近桥尾,不时还有出租车为了排进队伍直接从上行路段逆行而下,上行车必须得随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而最著名的南区路5连发卡弯,简直可媲美漫画“头文字D”的秋名山。如此考车技的弯道,车祸频频,让很多司机头疼。很多上行的车到这里都紧紧靠右边行驶,任你平时多飘逸的“马路穿花帝”,在这儿也不敢借道超车。因为由于转弯角度太大,不时有下行的车控制不好方向和车速,甚至冲入上行车道,一不留神就容易发生事故。

在重庆,曲折蜿蜒的可不仅仅是这些道路。轻轨地铁大城市都有,但重庆的却是独一份。轨道路况十分丰富:有过江路段,有沿江开的路段,有在高6、7层的楼中穿梭的路段,还有左或右斜着的路段,上下坡的路段……被称为“盘旋过山车”一点不过分。比如从江北机场出发的轻轨3号线,驶过碧津、回兴几个居民区时,几个蜿蜒盘旋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与居民能平行,甚至能看到楼房里的电视所播放的节目。

就连抗战时主城里那些依山而建的防空洞,也是绵长而曲折,钻进去后能在里面折腾半天。甚至有人说“白天在小龙坎,晚上从防空洞里就能走回大坪”。

这些城市特质也改变了重庆人,重庆人几乎不记路名,方位不说东南西北只说上下左右。因此重庆人要描述一个地方怎么走是很有特色的:“先下这个坎坎,然后顺到大路一直往右走,过了洞子就往左拐,然后遇到梯坎就上去,看到一个荷花池就到了。”但是这梯坎在哪里就说不清楚了。再问,最后只能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你过了洞子就问荷花池啷个走嘛,都晓得!”

上一篇: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下一篇: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 实验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