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四位一体”模式

时间:2022-09-16 05:02:49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四位一体”模式

摘 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市场对接的“四位一体”模式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问题,以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46-02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教办[2010]3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谈到,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是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理念的。他总结出,创业教育是未来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大学生自我谋职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充分挖掘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基础上,使大学生具备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等,是实现以增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高校提倡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利于实现人的自身发展,长远发展。从就业的角度,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人实现就业,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更加体现了学校在“服务社会”的功能。而且通过创业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环境不佳,硬件不具备

环境能改变人,氛围能影响人。高校的学风是对大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环境。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对创业的重视程度,是在整个大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的。纵观全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上还显得十分不足,硬件设施设备上更是不完善或空缺,这两者必须有机结合,同步发展,这才谈得上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来自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41%的人认为创业理想是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仅有7%的人认为因找不到工作才创业。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提供可操作化的实践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师资队伍缺乏,实战经验匮乏

教育的根本是人才。创业教育亦是如此,精干的师资队伍能对创业教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高校中虽然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业教育,但在师资队伍的配备上是极为缺乏或不足的。一般情况下,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是由思想政治辅导员或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兼职授课,他们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培训,更谈不上实战经验。因此,在创业教育师资方面的不完备,导致创业教育的严重缺位。而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的一种教育活动,而更多的是一种对学生的技能教育。这就要求实战经验强,可操作性的知识传授。

(三)人才培养单一,培养质量不高

就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而言,仍是批量式、标准化培养。学校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或职业目标开展较为清晰的分类指导教育。创业教育自从教育部出台[2010]3号文件以来,国内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仍处在起步阶段,应该说,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可挖掘的。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不是一拥而上。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上对2010届毕业生的调查中,来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实践所占比例是最高的。

(四)功利化创业,仅以就业为目的

近年来,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压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似乎成为当前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心的是,为了提高就业率,通过创业教育来采取变相的就业,也是对学校人才质量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发展不负责任的。只管立项即可,不后期跟踪,不讲长期运营,暴露出了创业教育较为明显的功利化。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路径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是一个路径设计清晰,目标明确且切实可行的有效实践路径。从“四位一体”模式的构建路线图,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纵横结合的体系,用相同的时间达到了双倍的效果,而各个环节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加强影响,给大学生创业之路指出了一条相对明朗的道路,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一)精心打造队伍,提升创业质量

为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激情,学校应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师资力量,精心设计创业,提升大学生创业质量。

1.引进专业知识人才,强化师资建设

首先,针对各高校的不同情况,对大学生的创业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学校,就业办教师或辅导员老师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以提高同学对创业的兴趣。指导教师根据每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当前就业前景,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而对于师资力量较雄厚的学校,直接引进专业相关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各自不同的方案。

其次,从学校层面来说,根据不同的创业方向,引进在创业教育方面有所造诣的教师,选择知识全面、深厚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的教师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另外,可充分利用本校毕业且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通过他们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继续挖掘潜力,促进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

2.精心设计做实创业,提升创业质量

通过引进专业队伍人才,强化师资建设的基础上,培养优秀创业者。根据目前市场具体情况,引领大学生做实创业,精心设计创业方案,打造独特企业风格,提升创业质量。重庆某高校建立了“1+1+1”的创业教师指导制度,提供1名企业界人士到每个创业团队,提供1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1名校内指导教师作为顾问,以帮助、指导项目团队较为合理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分类指导课程,发现创业人才

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人才是关键。具有创业兴趣、创业意愿、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才具备创业教育的需要,这样的创业成功率才高,才能够真正起到创业教育的目标。重庆某高校正是以“创业先锋班”作为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模拟实验室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模拟企业运作模式,增强创业实践能力。

1.开设系统课程体系,通过分层教育开设课程

在学校精心设计,并对专业创业人才的培养,明确了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根据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明确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以便开设系统的课程教育,并围绕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实施分层教育。开设理论实践课程,作为大学生技能培养方案之一,让大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通过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2.根据学生个人意愿,通过创业大赛发现人才

首先,对大学生的个人创业意愿做一次深入的调查,明确在校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态度,以及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的准备情况。其次,创业需要胆识、谋略和方法,只有在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引下,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才会相对的平坦。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过后,可以有条理、有计划地开始组织创业立项。

通过开展创业大赛,进一步确定创业立项。在创业立项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把学生意愿、市场需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大学生第一次创业的风险。在确定创业项目的时候,学校应和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争取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当下的创业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三)平台展示练能力,实现成功孵化

1.提供可实施化平台,锻炼实战能力

当前大学制度下的在校大学生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知识,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即使是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位于当前的校园环境下,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仍旧很欠缺。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提供一些可行性强,能够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实践活动。只有在浓厚的创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能提高,创业能力才能够得到增强。不同的创业思想火花进行摩擦竞争,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让大学生明白社会竞争的残酷性。

2.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成功完成孵化

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相当重要。在创业之初,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创业经验以及正确的创业理念,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困难。假如学生选择了一个夕阳产业,或者是一个不能在市场上长久存活的项目,那么结果是很残酷的。

所以,大学生和学校对市场信息的把握相当重要,学校应当仔细的调查当地市场的需求情况,并对就业项目的可行度进行科学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遴选较好的创业项目。此外,学生应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自己创业前景有一个大致的评估,对于市场综合信息及时的的掌握和综合的分析,让确立下来的项目有顽强的生命力,并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四)盯准市场行情,成功与市场对接

通过以上三个环境的实践,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投放市场,成功实现与市场的对接。首先,对市场要有一个准确地定位和把握,摸清所在行业的前景及当前所要面临的问题;其次,正确评估风险,打开市场份额,成功运行,真正实现从孵化到微型企业的转变。实现了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接下来就是持续跟踪和后期调查。让微型企业逐步发展转型为大型企业或是知名企业。

高校实施这种“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通过实践运行证明,此种模式是符合当前发展需求的,是切实可行的,是操作性强的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柳雪梅,徐立青.大学生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J].市场周刊 2011,(3):73-74.

[2] 王玮.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2011,(8):98.

[3] 吴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5):135—136.[责任编辑 李 可]

上一篇:教学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学科课程建设 下一篇:在《金融数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