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时间:2022-09-16 04:44:44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法,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自主的运用科学方法,理解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一直都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1、定向。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要恰当地提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而有方。

2、质疑。要设计少而精的问题,激疑启智,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3、交流。这里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议论纷纷,相互切磋,由“求其对”向“求其好”发展。

4、总结。师生要在教学结束时,对本节课输出的信息加以梳理、综合、归纳,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5、反馈。反馈要形成网络,并使各条反馈线路畅通,可通过提问与形成书面练习当堂评改,及时进行矫正。质疑问难也是一种反馈方式,为教师适时调控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可靠依据。这五个环节能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转化、教法与学法的转化、主导与主体作用的转化。

此外,教师还要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即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等)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乐学、想学、要学的心理趋势,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许多平时从书本上、生活中所不能直接获得的感性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多种器官的功能。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获得一种对创造精神的把握,也可以有效地汲取读物中所蕴藏的潜在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从联系发展中发现与掌握规律,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浮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诸如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深意。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也是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本身即是语言教学,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等等,让它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每个细节,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张志公先生对此有切身体会,他说:“我的知识三成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七成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外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优化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技能

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方式。教师要优化课堂练习,坚持“少而精”。就语文教学而言,智力性的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大脑中进行智力活动的方式,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技能,它是从语文知识的掌握到能力发展的中间环节。智力性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练习进行反复的训练。正如捷克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我们说的加强练习,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以多制胜”,而是在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练得深一些、透一些,“跳一跳摘桃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通过练习,结合所讲授的知识,掌握其规律,举一反三,在优化的练习中求快、求好,以取得内容上不断深化,认识上螺旋形上升,技能逐渐完善,能力自然发展的效果。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一项复杂的现代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首先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我们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语文修养,才能对各类教材融会贯通,驾驭自如;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充分开发,能力得以普遍提高;才能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上一篇: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教学问题探讨 下一篇:中职学校应对学生早恋问题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