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学习“三注重”例谈

时间:2022-09-16 04:22:54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学习“三注重”例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为例,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课外实践,开发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组织、引导、激励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利用多种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例如在学习《走进田园》时,首先,教师用课前自己拍摄到的福建省莆田市乡村的录像,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当学生们看到一幅幅美丽迷人的乡村图景时,惊喜万分,争先恐后地发言: “枇杷被一张张报纸包着,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球”“我们的乡村好美呀,我仿佛置身于连绵的画卷中”……在学习本组课文中,学生对田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地开发自己身边的语文资源,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田园、乡村的古诗、文字资料、食物、照片等。获取资料的途径也五花八门,有的学生是自己亲身体验,有的查书,有的上网,还有的采访家人、亲友,共同走进了田园知识的宝库。为给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农村生活创造更便利的条件,教师利用周末布置了他们去乡下做客的作业,让他们收集一些关于写江南田园风光的散文、诗词;让他们亲近田园风光,走进乡下人家,拍一些田园风光照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由课堂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生活,文字与图片资料、食物、植物等都成为了其中鲜活的“语文课本”,网络、家人、同学还当上了一回“语文教师”。丰富的语文资源让学生不再是“井底之蛙”,而成为了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者,从中还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语文无处不在的魅力。

二、注重方式多样,精彩呈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教师要运用语文与不同学科领域的联系,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为期两周的学习活动下来,教师联系口语交际课,给予大家一个展示的平台――《走进田园》。教师引导学生们根据小组的特长设计了多样的精彩呈现方式。例如,“古诗词组”的同学以配乐朗诵加讲故事的形式汇报自己学习田园诗的情况,他们获得多种语文资料并进行了整合,培养了其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辛苦的筹备工作后,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学习小组也不甘示弱,“草药组”用解说的方式介绍田间青草药,培养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向往;“游览乡村组”采用图片、照片加绘声绘色的导游词,表达了对乡土的热爱和赞美等。多样的成果呈现方式让学生们互相欣赏,使展示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愉快成长的过程。每个小组展示时的介绍词更是令人刮目相看,都挺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实践证明,这些“综合性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受学生们的喜爱,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也使课文学习得到了延伸。

三、注重独特体验,提高素养

课程实施的首要意义不在于学习的结果,而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也是如此,它虽然注重学生最后作品质量的高低,但更注重的是活动过程,而其中体验就是综合性学习价值的核心。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翻阅可能是之前从未涉及的田园书籍,上网研究中外农村的差异,访问爷爷、奶奶、乡村的亲友,甚至亲自到乡村或菜市场寻找乡村的食品,这个独特的体验过程让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认识和体验。在与同学、家长自由合作时,学生在交流中享受语言,取长补短共享资源,在体验过程中开发了创造潜能,发展了语文思维能力。学生们还把在乡村的体验写成了一篇篇生动有趣、清新美丽的文章,发送到教师的邮箱里,在课堂上进行赏读交流。

总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不断地发自内心地赞赏学生独特并富有个性化的言行举动,为学生的点滴发现喝彩。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程,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老师互动、交流,学生宣泄和释放了个性才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语文知识也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不是单纯通过听课或看书获得的,而是学生通过实践逐步感悟和积累的,这更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

上一篇:摆脱传统桎梏,创设生活化课堂 下一篇:例析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