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论语 学会识人

时间:2022-09-16 01:49:23

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77-02

如何才能做到知人善任,是每一位领导者和人事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知人和善任是两个方面,非知人不能善其任。如何做到知人?不但要在实践中总结学习,向国外先进理论经验学习,也要向老祖宗学习,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撷取所需要的知识。宋朝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细读《论语》,就能发现其中的“识人之法”真是洋洋大观。如能将这些“识人之法”学以致用,相信会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下面笔者将摘取几段加以阐释。

一、总的方法论――听其言,观其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晋朝的傅玄对这段话的阐释是:“听其言不如观其事,观其事不如观其行”。在这里,老夫子给我们提供了识别人的总的方法论。即“听其言而观其行”。老夫子说自己起初也是相信人,听一个人怎么说就相信他也是那么做的;而当看到他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懒觉后,感叹到要认识一个人,就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将他的言行进行对比。也就是说,基于人事工作的复杂性,有的人总是夸夸其谈,却没有真才实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的人则是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有的人是口蜜腹剑,当面把人夸的跟一朵花也似,背后下刀子、使绊子。所以,在我们对某个人进行考察时,不要轻信他所说的话,而是要进行调查研究,要“观其行”,看他的行为是否与他的言论相一致。

二、根本标准――孝为忠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我们常看到一个人对另外一人的莫大恩德表示感激时。常将其称作“再生父母”。盖人之一生,恩德之最大者,无外父母,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尚且可以不孝,不知天下尚有何恩德能够打动其心。当年管仲弥留之际,齐桓公问到公子开方能够继他执政吗?管仲说:“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齐桓公不听,在管仲死后即重用公子开方等三名奸臣。最终三名奸臣作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韩非子•十过第十》)。山东一贪官,自己在外面贪赃枉法、花天酒地,却仍让父母然守在贫穷的山区劳作,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清廉如水。就是到了罪行败露、被之日,家乡的人们看着他父母所居住的破败不堪的茅屋,仍然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想想,这样的人,怎能够让他走上领导岗位?别听他嘴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不辜负党的养育之恩”之类的话张口就来,甚至会对提拔他的领导表忠心,腆着脸说什么“永远不忘您的栽培之恩”等等肉麻无比的话。如果此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尚且可以不管不顾的话,说实话,其他的,嘿嘿,还有什么东西会被他真正放在心上吗?所以,我们在培养提拔干部时,首要的要看他对父母是否孝敬,并将其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孝顺者才具有提拔的资格。如此,不但能够选得德行优良的干部,于社会教化亦有莫大好处。

三、小人标签――巧言令色。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样的人是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如果真要研究起来,非常繁杂。但在人事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只需要时时牢记老夫子的这句话,就能够如长了火眼金睛的孙行者一般,一眼就可以将两者区别开来: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是巧言令色,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您放心,错不了,小人的帽子指定就在他头上戴着呢。朱子对这句话的注是:“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言者,善于辞令。令色者,容貌悦人。试想想,一个玉树临风、眉清目秀的可人儿面带微笑站在你的眼前,齿间吐出的每一句话都让人那么悦耳。这样的人,任谁见了,能不喜欢?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人,才真正是祸国殃民的罪魁。清朝的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据史料记载,乾隆帝即使再不高兴,只要和一出现,就能让他立马高兴起来,然而正是他成为了大清朝最大的“硕鼠”。民国时的一表人才,其诗作之精令人惊叹,最终却成了卖国贼。老夫子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的一个不变真理。然而自古以来,能遵从夫子教诲而自觉远离这美丽陷阱者,真正少之又少,今之领导干部其勉哉!

四、基本方法――全面观察。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是隐藏、隐匿的意思)。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观察人的视角和方法。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孔子教人以观人之法,必如此多方观察,其人之人格与心地,将无遁形。”所谓“视其所以”就是观察一个人做事的动机。我们看到某人在辛勤无比的工作,就要看他的动机,是背负着使命忘我工作呢?还是为了获得领导的赏识而得到提拔?还是最近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在以疯狂工作来排遣?其实,只要是认真观察一下,是可以得出结论的。比如领导在场时,某人总是表现的非常努力,但是当领导一离开,他就开始劳逸结合了。这时领导就可以据此知道这个人“努力工作”的动机了。所谓“观其所由”,是指观察一个人做事的方法、途径。如最近两个年轻人在争夺一个升职的机会,其中一个呢,是努力的工作,做出成果,让工作绩效说话;而另一个呢,是常常在晚上拎着礼物去拜访领导。他们之间谁高谁下这时就可以一目了然。所谓“察其所安”,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安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从某个人所安于的工作生活状态就可以看出他的品行、情操。如生活中,有的人工作之余喜欢逛街购物,有的人喜欢结交一大群朋友,有的人则喜欢泡在图书馆里、闻着书香味就觉得浑身舒坦。工作上,有的人喜欢安安稳稳坐在办公室里与笔杆打交道,有的人则喜欢接受新的挑战,四处闯荡。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所安于的生活状态,而他所安于的这种生活状态却能加强和反映他的人生态度。如我们在评判两个女中学生时,其中一个虽然小小年纪,却浓妆艳抹、时尚新潮,整天不是听流行歌曲就是沉浸在琼瑶小说中不能自拔;而另一个则是穿着朴素,整天抱着课本啃。不用看成绩单,我们也能八九不离十的断定后一名学生的成绩肯定要好些。人们生活的状态总是比较固定的,是一个常态。而这种常态又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甚至是常常违背人自身的意志的,所谓人之一生,十事之中常有八九事不顺心是也。如某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的不是很顺心,那么他是在继续努力干好本职的同时寻求改变的机会呢,还是消极怠工、整天怨天尤人呢?从他对待顺境逆境的态度也可明确的了解这个人。

五、心灵透视法――观其眸子。子曰:“观其眸子,人焉哉?”曾文正公在《冰鉴》中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人的精神状态和真实想法,都会在他的眼睛中毫无保留的流露出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明星在接受采访时总喜欢戴一个硕大的墨镜,因为人的其他都是可以伪装的,唯独眼睛伪装不了,他们惧怕“眼睛出卖自己的灵魂”。我们也常常在电视上看到某个小女生对某个小男生说:“盯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你喜欢我”,这位小女生就是在不自觉的运用了“观其眸子”这个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某人眼白比眼黑要多很多,那么此人心胸定是狭隘而且残暴;如果某人眼神游离不定,那么此人心定藏奸;如果某人眼睛较小,那么此人心胸较为不开阔但是做事认真坚定;而如果眼睛大而明亮,说明此人心地敞亮,热情大方。这些都是历代经过无数实践证明的不易之理。

六、朋友是镜子――人以类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既然处在这个社会中,就要交朋友,就要有自己的小圈子。每个人交朋友的目的不同,交朋友的方式不同,所交的朋友不同,一方面自然反映了这个人本身的素质;另一方面,“入鲍鱼之肆,久也不觉其臭;入芝兰之室,久也不觉其香”,所交的朋友自然也深刻影响着这个人。君子之交淡若水,团结但是不搞帮派,是因为君子之交是以“义”交,以“义”交则义在人在;小人则不然,拉帮结派但是不团结,常常上演树倒猢狲散的闹剧,是因为小人之交是以“利”交,以“利”交则利尽人散。资治通鉴记载,古代曾经有一位官员,其察人之准天下称道,以至于皇帝也要向他垂询他的察人之术,他给皇帝上书说:臣哪有什么察人之术啊,我只是在观察一个人的时候,注意观察他所交的朋友,根据他所交的朋友,我就知道他本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如今天的有些干部喜欢与企业家交朋友、“傍大款”,有的则是三教九流无所不识、所谓“黑道白道都吃得开”。“皇帝入了丐帮,他也就成了乞丐了”,这样的干部怎能指望他有良好的志趣和大公无私的情操,又怎能胜任党和人们托付的工作呢?斯大林说:“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尤其在今天,人才成为一切事业的基础。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识别出优秀的人才并加以选拔使用,是每一位领导和组工干部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这就要求,一方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要以人为本、确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另一方面,还要跳进《论语》的八卦炉中,炼出识才选贤的火眼金睛,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作者单位:汉中银监分局

上一篇:对立还是融合――漫谈视觉奇观 下一篇:试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