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族乐团“耍”出巴渝风

时间:2022-09-16 01:23:49

重庆民族乐团“耍”出巴渝风

没有江南丝竹的矫揉造作,也不似北方大团那般雄浑厚重。

一提起山城重庆,立马就会想到火爆的重庆火锅和吆喝了千年的川江号子,重庆人火辣、直率的性格在这两样东西中都能够得到体现。重庆民族乐团的音乐也是如此,没有江南丝竹的矫揉造作,也不似北方大团那般雄浑厚重,10月31日,重庆民族乐团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纯正巴渝风味的音乐会。

正如本场音乐会的标题“巴渝风”一般,重庆民族乐团选择的曲目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音乐会开场曲目《迎春花灯》情绪丰富,其中既包含了热闹、柔情,又突出了巴渝人民诙谐的爽朗性格。一个“耍”字能够恰如其分地概括着这首作品的特点和乐团的演奏。

《巫山神女》和《云阳猛将》皆出自重庆籍作曲家吴华所做的民族管弦乐《峡江三奇》,这两段音乐描写的分别是巫峡十二峰和云阳张飞庙,而其中描写三国猛将张飞的音乐段落雄壮、气势恢宏,给人印象深刻。

通常来讲,民族音乐似乎更加善于描述,而并不太擅长于叙事性,因此,以民族音乐的形势来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但本场音乐会中,却有吴华创作的两首作品是取材于革命历史题材。二胡与乐队《怀想》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曾在重庆曾家岩工作时的同志而作,而民族交响诗《红岩颂》则是取材于众所周知的同名故事。这两首作品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国际歌》的动机,在民族乐队的演绎下,体现出别样的效果。

重庆民族乐团成立于1989年,其成员中有许多是来自前重庆曲艺团,因此乐团的演奏风格比较灵活,曲目类型也比较丰富。本场音乐会中,具有重庆风味的打击乐和竹板等乐器的运用为音乐会增加了不少情趣,也使得该团的演出在国内众多地方民族乐团中独树一帜。

当晚演出上下半场由王石民和王晓刚分别担任指挥,下半场还演奏了王晓刚作曲的《灯、琴、竹、清韵》组曲。乐团的队伍整齐,对于不同的指挥和不同类型的作品,都能够做到很好的适应,可以感觉到该乐团平常的训练能够保证一定的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书商炮制了“罗贯中编次”系列 下一篇:打出不一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