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版画技术语言与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内在一致性

时间:2022-09-16 12:32:53

论版画技术语言与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内在一致性

技术尺度影响和支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亦在本质上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在人与版画艺术的关系中,凭借技术尺度的规定,艺术语言常以“概念化”的形态,成为版画制作技术的对象物。版画语言的发展偏离了语言之本性,艺术语言的技术化倾向日趋明显。因此,保持语言的本质特征,让语言回到其本源状态,是版画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物质性”与“技术化”对于版画语言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为版画的创作媒材,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二者的关系变得愈加密切。技术时代里,版画语言在获取营养的同时,也饱受着技术的侵蚀与冲击,即直接导致了语言更加技术化。

版画的“物质性”特征使版画语言的技术化倾向更明显地表露在外。就概念而言,一般把“物质”理解为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如金钱,可供吃、穿、用的东西等。此观点即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这种观点经过科学客观的解释,在人的头脑中首先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物质”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物体。这也是对“物质”概念最朴素、最客观的解释。另一方面,人们把“技术”理解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和认识的活动,而这些手段或活动往往又与“物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解释在暗示物质与技术关系的同时,也隔断了“物质”与版画艺术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必然在思想上,为版画语言“设定”了语言“技术化倾向”发生的可能性。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现代技术作为一种挑战性的展现,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设定”。这里的设定相关于上文提到的“思维定式”,就是从既成的观点出发,去认识某物,并应用之。作为一种挑战性的展现,现代技术设定自然、挑战自然,从而导致了各种事物“非自然状态”的展现。这里的自然指从自身涌现――它相关于存在、真理。因此,所谓的非自然状态就是指那些远离自然之原始时间性,从技术处理的在时性出发而发生的物质存在状态。这里,技术干预了自然之本性,致使自然成为技术的对象物。技术的本性展现为一种“框架模式”,技术迫使事物按照其预先“设定”的模式去发展,这种发生实质上是对存在的遮蔽。它不同于让事物自身显现的艺术和真理。作为艺术创作形式之一的版画,在占据了“物质”与“技术”两大特性之后,其艺术语言更容易偏离艺术自身,而走向技术化。正是技术的这种“遮蔽”效应,使这一点很难被已成为技术持存物的人们所发现。因此,剖析版画创作中技术语言的本性有利于保持艺术语言的纯粹性,也有利于正确地对待技术。海德格尔“把事物加以物质化、功能化、奇一化的展现,剥夺了事物自己的东西、真正的东西和实体性的东西,通过这种剥夺使事物成为单纯的影子和格式,因而使事物不再能够成为汇集人性和沉思的容器。”的论断,指出了存在被遗忘的命运,也揭示了语言的本质特征。

二、海德格尔关于语言“本性”的揭示

版画语言基于一种惯常与流俗的物质观,其“诗性”本质的揭示将是对以上物质观的一种批判。在这种观点看来,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审美想象得以实现的载体,而人类的审美想象是以思想为指导的。这一观点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首先,也是最主要的,物质是载体,没有物质,人类的审美想象就难以实现。其次,物质变为载体的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人是这一活动的前提和保证。人凭借物质来传达情感,交流思想,物质在人的活动中成为工具。最后,物质作为人的工具由思想规定。显然,这种物质观在决定物质第一性的同时,又否定了物质第一的观点。它很难把握版画语言之本质,不仅如此,这种物质观还是版画语言技术化的思想根源。

把语言作为精神活动是近代笛卡尔思想的结果。版画技术语言的“人性”说就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此观点把语言说成是思想表达的外壳和工具,企图从语言之外为语言寻求根据或规定。认为语言的物质性不是完全的、物理意义上的物质或物品,而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是那种在美学和艺术学中被称为艺术的“感性媒介”的东西,如建筑语言中的结构、造型、质感和装饰,绘画语言中的线条、形状、色彩和色调等等。这些艺术语言因此被认为是表达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的技术和工具。现代技术对版画艺术的介入,在丰富语言表现媒材的同时,更加剧了版画语言的这一特性。各种人工语言正在代替自然语言而被广泛地运用于版画创作之中,并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语言因此具备了“符号化”、“精确化”特征。其实质是艺术语言的形式化与技术化。可悲的是,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在版画语言的研究领域中仍占据相当地位。

传统的“物质观”不能关切版画艺术之本性,版画语言的技术化亦偏离了艺术自身,这些都有待于艺术语言向诗意本性的回归。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性是诗”,而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这是对语言本性的揭示。因此,在剖析版画语言的“诗意”本性之前,必需先对“诗”之概念进行剖析。诗歌作为语言艺术之一种,通常指以分行押韵的形式,富有韵律的语言,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意境,集中、精练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字体裁。而艺术语言向诗的回归,并不意味着一切艺术形式都要回到诗歌形态。作为语言的诗歌是狭义的诗,只是广义的诗意创造之一种。艺术语言向诗的回归,也不是回到浪漫、想象或异想天开的虚构。在艺术作品中发生作用的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真实,比如珂勒惠支描写母亲的版画,凡・高刻画农鞋的油画,都不只是显现了个别的存在者,而是在与存在者整体的关联中,使美发生。比如珂勒惠支版画中的母亲,只是生活中的一位普通母亲。但作为艺术作品的“母亲”,则从母亲这一人物的存在中,向我们再现了黑暗、恐惧的战争,传达了德国大部分母亲对战争的抗议。而凡・高画中的农鞋,也只是一双普通的农鞋。但作为艺术作品的“农鞋”,则从农鞋这一事物的存在中,揭示了农妇的生存状况,敞开了农妇的世界。在显现中,母亲与农鞋越质朴,越不加修饰,越纯粹,则真理就越如其本性般地显现出来,而这闪耀嵌于作品中的亮点就是美、就是艺术语言向诗意本性的回归。因此,这里的诗在本性上有别于作为文学体裁的诗歌。艺术语言向诗的回归,是指回到诗意或诗自身,而不是回到具体的诗歌形态。所以,最早的语言就是未受技术影响的纯粹语言,即诗性语言,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够保持诗意本性的特点。海德格尔把语言放在本源性的时空中去遭遇,使存在居于原创性的语言之中。诗在此表现为一种“创造”力量,所以,诗从来不把语言当做一种现成的材料来接受,艺术的创造本性决定了语言之多样性特点,正是诗本身创造了语言产生的可能性。

三、版画语言与技术发展的良性互动

黑格尔的“艺术死亡”论认为,艺术终将为哲学所代替。在他看来,近代艺术从开始就被蒙上了“理性”的面纱,因为理性过度发展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即是技术理念对艺术的挤压。时至现代,技术化与商品化导致纯粹、超功利艺术作品的缺失,复制技术更使艺术作品丧失了其唯~性优势。因而,现代艺术在本性上受技术的制约,艺术语言的发展从本性上偏离了其诗性本质。现代版画受技术的影响与支配,其艺术语言亦被扭曲与异化,并有被逐步固定在成熟与定型的范式框架之内、日渐对象化的危险,而这些都有待于诗性语言对技术语言的克服。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之本性基于座架之中”。其意思即是说技术通过科学的加工与处理,以“成熟”、“定性”的方式关联世界,成为人类联系世界的手段和工具。艺术领域中,技术的这种成熟与定性,为艺术语言预先设定了一个发展的思维框架,并使其按照技术的这一设定去实践。这里的语言已经远离了语言的原初本源性,其实质是对真理的一种遮蔽。实际上,当人们在探讨语言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对象性的思维框架之中。这在海德格尔看来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弄清语言之本性的,因此也就更无关于诗。海德格尔同时指出“技术不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去蔽的方式。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点,那么,技术本性的另一个完整的领域就会向我们敞开自身。这正是去蔽的即真理的领域。”因此,让语言回到诗,并不是要单纯地否定或抛弃技术,而是要让语言跳出技术统治的思维框架,回到其原始本源状态;同时,要防止技术语言的无端干扰与侵蚀,以确保二者的良性互动,使其在相互遭遇中,共同发展,而不是以牺牲一者为代价而换取另一方的片面发展。可见,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之本性所在,既是语言发展的障碍,同时也预示着语言发展之可能性。

在我看来,技术语言与版画创作之关系问题在艺术的发展中,乃是一个极具拓展意义的研究领域。作为版画创作之前提和基础的技术语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之重要特征,而以诗意创造为本质的版画语言,在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干预下,正在为人们所忽略和遗忘,日益概念化、模式化。海德格尔对于技术之“座架”本性的揭示,为人们重新认识技术语言开拓了理论视域,也为艺术的发展找寻到更为宽泛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此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成果。)

上一篇:对初学声乐者教学的几点想法 下一篇:《卡门》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