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融合教学

时间:2022-09-15 08:25:37

“互联网”下的融合教学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迅速发展,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重要。文章分四个部分论述:一是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二是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对网络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四是正确运用互联网教学,逐步深入融合抓好基础方法教学和互联网教学。

关键词: 互联网 学习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一出现就引起人们的关注。迄今为止,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迅速在各类学校,不仅是高等学校得到应用,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也在充分利用。

一、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1.网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学生的个性。

2.网络课堂突出教学交互性。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又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3.网络课堂便于教学针对性。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网络课堂促进学习主动性。传统课堂突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训练,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积极进取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面对大量的交互性强的资源,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主动寻求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做过幼儿老师的人都不难发现,幼儿教育仍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老师教几遍,小朋友跟读几遍,然后小朋友整齐读几遍。数学活动中,老师在黑板上讲,小朋友在下面听,然后做作业”。这种教学过程太机械,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从而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重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主题互动,忽视主客互动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涵之一是在拥有丰富多样的、使用有效的数字化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现在普遍存在重教学内容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现有的多媒体及玩过教学资源和条件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存在“做得多用得少,输出多反馈少”的现象。

2.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材料只限于光碟、卡片、挂图等少之又少的教具,幼儿操作材料贫乏,教师上课只靠一张嘴和几本书,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气氛不活跃的状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对网络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网络课堂教学优势明显,但作为新生事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1.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其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去在传统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新的信息技术感到十分茫然。学校要尽可能地消除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神秘感,精选教学急需的实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将教师引进门,营造良好的技术更新氛围。

2.应精选网络资源,减少海量信息带来的信息困扰。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上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师生可接受的程度。面对洪水般的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会产生无形的压迫感和疲惫感。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认知的过程极有可能变为机械查询的过程,再一次沦为机器的奴隶。因此,教师要学会有目的地查寻信息,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精选网络资源。

3.应加强对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控制,减少网络迷航。尽管教师不断教育学生,要求学生自觉控制学习行为,但当无关刺激的强度和新异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还是会转移学习的注意力,偏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因此,加强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引导与控制,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

网络教育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先天的局限。

四、正确运用互联网教学,逐步深入融合抓好基础方法教学和互联网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迅速发展,它在生活中日益重要。教师面对众多的远程教育资源,如何深刻认识远程教育资源,正确把握远程教育资源特点,整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要在教学中使多媒体课件起到好的作用和效果,教师应熟练操作多媒体电脑及运用多媒体课件,掌握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而不手忙脚乱。

2.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用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教师教,课件在教学中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再好的课件若不能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融为一体,就不能发挥其作用,只能当做给学生播放一个教学影片,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明确其地位是助教,而不是代教。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音频、影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紧密配合,教学效果肯定会比单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好得多。

3.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教学手段讲课时,应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及其表现形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为达此目的,教师应避免始终坐在显示器前讲授,教室内闭着灯,拉上窗帘,学生看不见教师的表情和动作,看不清教材,写不了笔记,只能像看电影那样,看着屏幕听课的现象。这种现象阻碍了师生间沟通交流,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学习方法仍然是被动接受与死记硬背,其教学效果还不如一般的传统方法讲授。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的一个有力工具,其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是否进行认真的考虑。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教学设备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上一篇:论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做好小班幼儿的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