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具 突出操作 培养创新

时间:2022-09-15 06:44:11

巧用学具 突出操作 培养创新

摘要: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产生依赖于他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取决于他们的个性,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个性的增强、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培养兴趣;扩展思维;举一反三;突出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67-01

杨振宇博士曾指出:“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儿童好动的特点,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悟出新知,掌握方法,体会学习的意义,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实践行动的兴趣,这便是创新意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巧用学具培养兴趣激发创新动机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的定义、公式都是前人经过多次实践、试验、推理总结出来的。如果让学生单纯的去死记硬背这些枯燥无味的公式、概念,学生是很容易混淆忘记的,如果教师在授课中能让学生巧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从实践中得出结论,那么学生会记忆深刻、并且能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课前我就让学生在家里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实物,上课时,我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实物,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堂上学生一改过去死气沉沉的气氛,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了知识,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自己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中方格纸,通过剪、折、贴等方法,做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盒。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牢固地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巧用学具扩展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有了创新的内驱力后,还得具备创新得本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得本来和基本途径使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再实践操作中思维跟活跃,想象跟丰富,他们在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操作中,多种感观并用,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促使大脑进行积极主动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因此,巧用学具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低年级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四种基本图形后进行拼组图形活动,学生任意挑选数个、数种图形随意拼凑、组合成不同图形,可以拼出数百种图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在教学长方形的体积公式时,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中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摆长方体,学生分别摆出了高1厘米、2厘米、6厘米等18种长方体。教师引导:你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时多少?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这样,学生自己发现一个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找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乘积数相等,自己就得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也是让学生运用手中的12张1平方厘米的纸片拼成长方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就发现了一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时这个长方形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学生充分巧用学具,自己思考、研究解决了问题,同时无形中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巧用学具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落到实处

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时只有积极探索新只是的进取倾向和兴趣,以及掌握必要的探索方法,并非是说非得什么创造和发明。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赢重点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鼓励他们积极运用原有的只是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对有关新知识的原理、结论,可不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去思考概括。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在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请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如何分?利用学具学生会很快画出对角线,即为两个三角形且面积相等(重叠比较法)。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怎样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面图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通过让学生充分拼、摆、讨论,不难发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二。这样,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落到了实处,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巧用学具突出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制力是有诧异的,多数学生是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但有少部分学生遇到困难就萎缩不前,安于现状,这是教师要注意加强实践操作指导,迫使学生自觉地发展自己地创新意识。如再一个长方形硬纸上划分出15个大小一样地小正方形,试把长方形剪成3份,每份有个小长方形,然后折成3个没有盖地长方形纸盒。学生发挥想象力,一次剪、折不成功,再来一次,几次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操作实践又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使用学具,让学生拼拼、剪剪、折折、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常态优质课新谈 下一篇:促进学生快乐学语文之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