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曲解的“思无邪”

时间:2022-09-15 06:42:10

《论语》里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是孔老夫子的一条书评微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概括一下说,就是思想纯洁态度端正觉悟高。

《诗经》里有那么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坦荡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慷慨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讽刺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荤如“狂童之狂也且”。百花齐放,风格各异,活泼得不得了。可孔老夫子这么一提炼一拔高,突然间众诗面色一板,个个成了道德标兵。原来它们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繁荣封建主义精神文明而写出来的,不仅有着崇高的创作动机,并且都紧跟着当前“克己复礼”的大好形势。

有朋友不同意我的观点,她说“思无邪”根本不是这意思,而是孔子称赞诗经的表达自然真诚,没有矫饰,也没有斧凿,纯粹是淳朴的性情流露,孔子认为这是最美好的创作状态。

为求谨慎,我决定去搞清楚孔子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于是我翻开历代大儒的注疏,看看人家是怎么理解的。这一路昏天黑地查下来,我发现历代大儒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不停替孔子提炼中心思想,圣人之所以为圣,每句话一定都是有深意的,我们一定得把微言大义挖出来。朱熹认为诗经可以让读者“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有点儿过了;到了清代刘宝楠,中心思想已经上升到了“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的高度。

我愕然发现,我所厌恶的孔子对《诗经》的古板评价,其实是这些位大儒们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或者用“发挥”更为恰当――孔子的本意,可未必是那么回事。

根据杨伯峻先生和李零先生的考证,“思无邪”典出《鲁颂・篇》:“思无邪思,马斯徂。”这句话的意思是:鲁国的君王哟,您永远正确,马儿你跑得欢。第一个“思”字其实是个语气助词,没实际意义,跟《十送红军》歌词里“里格”、“带支个”的性质差不多。

孔子先把“思无邪”从整个句子里切走,然后把“思”字曲解成“思想”之意,所以这个“思无邪”,很有点儿冷笑话段子的风味,本身就挺邪的。能有这种幽默感的人,我觉得不会太古板。所以我的观点发生了改变,孔老夫子就是顺嘴玩了个文字游戏的梗,寓教于乐,结果被后世徒子徒孙一层层解读阐释,愣是把它变成了马哲考研真题。

仔细想想,孔子其实是个非常可爱的人。他有一次跟几个弟子聊天,问你们志向是啥?其他几个弟子纷纷表露远大志向,愿意为儒学传播奋斗终生,就差举拳头宣誓了。就曾点一个人说我就想春游出去玩玩。孔子没搭理那群喊口号的,一拍大腿:“还是点儿正!”这么一位老先生,又怎么会把《诗经》的中心思想“提炼”得如此无趣呢?

这么多年来,无数贤者往孔老夫子脸上涂了太多的脂粉,给他的一言一行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替他说了太多的话。儒家成了儒学,儒学成了儒教。本来一个很有趣的人,就这么被意识形态塑造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乏味圣人,面目全非。

熊十力写过本书叫《原儒》,认为自汉以降的儒生们都在曲解孔子,需要抛开历代的意识形态包袱,以原初的视角去审视孔子本来面目。学术的事情我不懂,但这个方法论我举双手赞同。现代人不再奉儒学为圭臬,可以更加平心静气地越过千年,去直面孔子。我猜孔子的本来面目,一定和《诗经》一样,是天真直率的“思无邪”吧。

上一篇:建文帝下落试探 下一篇:中职数学“菜单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