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2-09-15 05:34:13

加快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各省相继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家庭服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家庭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1600亿元,从业人员1500万人,家庭服务业已经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主力军”,成为服务业中一个规模较大并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但家庭服务业在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

涉及行业广,工种多,就业潜力巨大。作为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有偿服务。家庭服务业包括家庭清洁、家庭护理、家庭医生、家庭餐饮、家庭教师、家庭搬家、家庭旧货收购、家庭养老服务等,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目前我国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企业近50万家,从业人员主要为4050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

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由于家庭服务市场的人员稀缺,保姆、月嫂工资水涨船高,秦皇岛市月嫂工资从过去的日工资50~70元,上涨到100~200元,而且依然供不应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需求正逐步向个性化需求、差异化需求转变,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家庭服务业发展,这就为家庭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更多地是为家庭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会,要求家庭服务业进行市场细分的呼声不断高涨。

二、制约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市场发展程度看,家庭服务业发展面临“四难”处境,即:

供需对接难。家庭对服务需求的渴望与城乡劳动力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部分家庭服务企业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部分劳动力就业无门。

权益保障难。家庭服务企业无证经营、恶性竞争、服务欺诈、劳务纠纷等现象依然存在,家庭服务消费者、从业人员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管理规范难。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与家政企业关系比较松散,难于管理关于从业人员的合同签订、社会保障问题尚未有明确的规定。

技能提升难。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系统培训,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关于家庭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面对家庭服务行业的诸多问题,要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家庭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就必须依靠政府推动,建立组织领导、行业标准和工作“三个体系”,搭建起就业、培训、社区、信息服务“四个平台”,实现“六三”模式,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家庭服务业网络。

1.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齐抓共管的家庭服务组织领导体系

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必须根据工作职责明确在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中的部门职责。

人社部门负责承担统筹协调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做好培训、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务对接等相关工作,研究拟定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政策措施,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发展改革部门制订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涉及的重大产业政策、项目规划。

民政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协助监督管理家庭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财政部门负责研究提出有关财税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并与相关部门共同落实支持保障措施。

商务部门拟订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按行业管理承担监管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家庭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指导协调行业标准、合同文本规范和服务矛盾纠纷处理工作。

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联系群众桥梁纽带的优势,在人员培训、职业推荐、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2.强化“三项作用”,建立覆盖城乡的家庭服务工作体系

一是强化联席会议协调作用。推进以市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为统领,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家庭服务企业协会为龙头,各行业分会为骨干,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家庭服务企业、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为支撑的家庭服务业网络。

二是强化行业协会骨干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分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规范行业行为、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制定行业服务公约、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建立基于行业自律的会员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是强化家庭服务企业支撑作用。促进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引导和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凡在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备案的劳务派遣企业及个人均可从事家庭服务业。落实财税补贴政策,培育和发展特色家庭服务品牌。发挥好服务业专项资金、就业专项资金、民生工程资金等作用,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

3.建设“三个标准”,建立诚信规范的家庭服务标准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家庭服务行业规范标准。完善家庭服务业行业规范和各类服务标准,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标准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企业制(修)订服务规范,制定规范的家庭服务业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劳务合同示范文本和家庭服务协议示范文本。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应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与服务家庭签订服务协议。中介制家庭服务企业应引导从业人员与服务家庭签订劳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建设诚信服务标准。鼓励企业和个人诚信经营,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家庭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家庭服务企业、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不断健全企业、从业人员信用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公示制度,逐步实施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

三是建设星级管理标准,对家庭服务企业实行五星级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

4.完善“三个系统”,搭建便捷顺畅的就业服务平台

一是完善供需对接系统。建立市和县区家庭服务业供需对接中心。在市和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专门区域,用于家庭服务业供需对接,举办家庭劳务专场洽谈会,开展送岗位下乡、送从业人员到岗的“双送”活动。

二是完善资源管理系统。推进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实名制建设。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为基础,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家庭服务人员档案信息库,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掌握家庭服务人员个人方面信息,方便用工单位招聘,扩大家庭服务人员供给,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基础信息。

上一篇:“磨合”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的有效机缘 下一篇:音乐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