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时间:2022-09-15 03:40:13

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施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主要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在学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班主任除了要教育学生学好功课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协调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等。一天中,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我认为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班主任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学会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二年,而且当了二十二年的班主任。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如何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建设优秀班集体,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而一个优秀的班

集体,犹如一个巨大的熔炉,它能冶炼出学生的各种才能,能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加高尚纯洁。它能熔化后进生身上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唤起他们做人的尊严。良好的班风使学生处于一个具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正确舆论的环境之中,从而直接影响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作为班主任,要不断自我修炼,自我完善,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在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班务管理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熟练运用常规管理的基本技巧,将“严、勤、细、查、访”的工作艺术贯穿于整个班级常规管理之中,努力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二、积极给与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经常要使自己与环境相适应,这就要求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心理健康的人,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悦纳自己。心理健康的学生一方面有勇气承认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敢于接受挫折,同时又能认真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特别是在不得已的条件下,能够接受和安慰自己。另一方面,他们总是努力开发自身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

谈到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时,中国青少年研

究中心少儿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说:“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老师的权威性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常常可以决定学生的命运。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研究发现,班主任的态度与独生子女的人格需要密切相关:班主任对独生子女鼓励越多,独生子女的成就需要就越剧烈,越自信;反之,班主任对独生子女鼓励越少,独生子女就越自卑”。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家庭与学校共同为之努力的系统工程中,班主任应多一份赏识,少一分抱怨,使每一个走入新世纪的少年都能拥有——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的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并能充分发挥潜能,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这样的自信心。

三、大胆放手充分信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唉声叹气:我那么关心爱护学生,可他们总是

不太听话,把教育当耳旁风,真是良心被“狗”吃了。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些班主任,像学生的“保姆”,把自己从早到晚“守”在学校里,“看”在课堂上,自己觉得很累,可班级工作并不出色。原因何在?我认为是他们对学生管得太多,太宽。这种管理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抑制了学生的表现欲,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长此以往,培养的学生是惟命是从的乖乖女,而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主意识。

作为班主任,应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大胆放手充分信任,发掘学生的自主潜能。管理学认为,一个内部能级合理的组织,能使管理活动有规律的进行,取得好的管理效益,而一个内部能级混乱的组织,就无法形成有效益的管理活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第一任务就是建立合理的班级组织,形成多维能级结构,建设一支精干、富有战斗力的班干队伍。其次,班主任要观察管理的全过程,关键时刻指导。再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实践自我的空间,发掘学生的自主潜能。让学生在这个管理过程中不断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会处事、做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心理上收获喜悦,从而培养自主的能力。

四、指导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心育环境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的一切成功源于家长的启蒙

和教育。

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家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李岚清副总理1997年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要失败。这就要求家长们必须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可厚非,但有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以至于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误区”,他们很多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贻害无穷。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教育子女的理论书刊,或者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向家长介绍教育的经验,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问题,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充分发挥家庭心理教育的作用。

了解了这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定能扬长避短,有的放失,

不断完善班级管理,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一代新人,实现素质教育的飞越添砖加瓦。

上一篇: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几点感想 下一篇: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